陳雄文》基改疑慮 政府有責說清楚

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舉行遊行,呼籲政府勿在營養午餐禁用基改食品上對美國讓步。(照片提供: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

臺灣日前傳出基改馬鈴薯首宗進口申請案,最快明年有機會上市,引發國內許多團體的質疑。馬鈴薯在高溫下會產生丙烯醯胺,有致癌的可能性,3年前美國覈准基改馬鈴薯上市,在高溫下,基改馬鈴薯可降低丙烯醯胺5成的濃度,目前除美國之外,加拿大澳洲也允許上市。基改馬鈴薯進口案引爆國人食安神經,政府有責任說明以降低國人對此事件的疑慮。

臺灣目前有玉米油菜黃豆甜菜還有棉花等5種基作物是覈准進口的,也就是說國人可能已將基改食品吃下肚,基改馬鈴薯的叩關可能早就在預料中,更何況未來還有許多相關產品如基改蘋果、基改鮭魚等基改食品進口問題也將可能陸續浮上臺面,臺灣人爲什麼會這麼擔心?

原因在於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的不確定性,目前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存在着許多質疑。基改食材問市約20年,時間上還不夠以長期的試驗來徹底評估安全性,因此目前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界是以「並無顯著的證據證明其對人體有害或無害」作爲共識,一些基改食品也無明顯的實驗結果證明其致癌。

儘管如此,在面對致癌危機心理下,民衆對基改食品的接觸多半會小心謹慎。臺灣消費者一直以來只能看報紙才能知道某基改食材過關可進口,基改食材是否進口之生殺大權掌握在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小組委員手上,國人普遍相信專家學者的決定,但國人是真的可以安心嗎?這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在專業上是依據什麼做審查標準,審查的進度與過程資訊可以隨時讓國人清楚嗎?政府是不是該進一步揭露一些訊息,好讓國人真正安心?

基改作物的運用,在全球氣候極端化下,糧食危機的問題將促使我們隨時得面對基改作物的問題。國人飲食習慣不同,政府相關單位是否要針對食用基改食品對國人健康之影響做長期追蹤,建立屬於基改食品與臺灣人健康之相關圖譜?還是隻能仰賴國外報告,而讓國人不安心?

核食開放、農藥開放到基改馬鈴薯等食安相關的新聞,執政當局的溝通在哪裡?有任何機制能讓公衆表達意見嗎?近來政府之決策或提出之政策皆遭民間大力的反對,如果民衆真有疑慮,政府是否有好的機制並加強宣導?如果方向不對,執政者是不是也需要自我檢討並改變決策?

作者爲前勞動部長國政基金會永續組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