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後,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後輩祭拜的人,往往是這三種
離世後,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後輩祭拜的人,往往是這三種
收錄於話題
#老人#生活
電視劇《蘭桐花開》中,當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即將襲擊後牛村時,孫桐花等人冒着生命危險,挨家挨戶勸說村民趕緊逃向後山保命。
雖然孫桐花一直大喊:“什麼東西都不要帶,趕緊走,保命要緊……”但是,一些村民不僅把家裡珍貴的東西帶上,還在危急關頭逮雞抓鴨,說什麼也要把雞鴨都帶上。
或許,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人活着總要吃穿用度,什麼都沒有了,還怎麼生存?
可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洪水,一對年邁的老夫婦寧死也不肯逃生去,只因他們的壽材還在家裡。老夫婦讓衆人不用管他們,壽材在哪,他們就在哪……
無奈,孫桐花只能承諾他們,讓他們先逃生,自己一定會找人把壽材擡走。這樣,老人才安心地跟着他人一起前往安全區域。
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在乎自己的身後事,甚至早早地就爲自己攢棺材本,哪怕生前拮据點、委屈點,也要讓自己風風光光地離開。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傳統,也是根深蒂固的一種迷信思想。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思想的解放,很多人開始不那麼看重身後事,甚至離世以後,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後輩祭拜。
一般來說,離世後,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後輩祭拜的人,往往是以下三種。
1、看透生命真相,知道人離世後便是一場空
每個人都聽過各種神話傳說,聽得多了,好像就成了真的一般,所謂的“天堂”、“地獄”、“死後重逢”、“另一個世界團聚”等等,從小就刻入了人們的心底。
所以,很多人會深信,人去世以後是去往另一個世界,身後事處理得好與壞,會直接影響着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質量。
雖然說,神話傳說,給人以精神慰藉,讓人不再那麼懼怕死亡。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實世界裡,並沒有“鬼神”,也沒有“天堂”、“地獄”,人離世以後,就再也感受不到一切了,身後事如何處理,和自己也毫無關係了。
所以,當一些人看透了生命的真相,便不再糾結於自己離開之後是否被好好安置、是否有兒孫祭拜。
與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考慮身後事,不如活好當下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前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和尊敬,這纔是最實在的。
2、爲兒女着想,不想給兒女增添負擔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八旬老人生病後,獨自去醫院看病,他行動遲緩、步履蹣跚的模樣,惹人心憐。
醫護人員看到後,問詢其兒女情況,想要打電話給他的兒女來陪伴他,但是都被老人拒絕了,老人堅持稱自己可以的。
一位好心的小夥子,主動爲老人指引,帶着老人掛號、繳費、檢查……老人則緊緊抓住小夥子的衣角,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後來,老人向小夥子吐露,自己有三個兒女,全都在國外,兒女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不想打擾他們,更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聽完不禁令人感嘆。其實,老人哪裡是不需要兒女的照顧,只是苦苦撐着,不想給兒女增添負擔罷了。
一位老奶奶在生前這樣對兒女說:
“在我走後,我希望你們都不要哭,把我的骨灰撒黃河裡就行,不要爲我花錢買墓地了,只要你們過好自己的生活,我就沒有遺憾和牽掛了……”
你看,爲人父母的,總是竭盡全力地爲兒女着想,生前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自己做,儘量不麻煩兒女;身後之事也爲兒女考慮周全,不想因爲自己的離世,給兒女帶來金錢的負擔和祭掃的義務。
3、生前受到束縛,身後追求真正的自由
人生在世,會被太多的東西束縛和羈絆,無法真正做到隨心所欲。
有一部分人,因爲生前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去世之後就想要回歸江河湖泊,追求真正的自由,不再受任何約束。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人在確診癌症晚期之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老伴離婚。
在有生之年,她總是在爲他人着想,爲了給兒女一個完整的家,她一直在忍受着老伴的行爲控制和語言暴力,活得毫無尊嚴。
在離世之後,她不想再與老伴有任何牽連,更不想和老伴埋在一起,只想一個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融進大江大河,再不管世俗的眼光和看法。
是啊,人活着,總是會受到太多規則的束縛,無法肆意地活着,隨心地選擇,但是,在死後,便不用受任何道德和情感的束縛,可以真正融於自然,實現自由。
結語:
我們無法選擇如何生,卻可以選擇如何死。
一個人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是個人的權利,如果不理解,那選擇尊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