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寂到崛起:傳承千年的榮昌陶“歷久彌新”
中新網重慶11月25日電 題:從沉寂到崛起:傳承千年的榮昌陶“歷久彌新”
中新網記者 韓璐
榮昌陶興起於漢代,興盛於唐宋,中興於元明,復興於清代。根據榮昌安富古鎮的考古發掘,榮昌地區在漢代就已經開始製陶,並初具規模,目前出土文物以俑、燈、鴿、豬、雞、罐等居多。其中,榮昌陶博物館現收藏着一盞漢代陶燈和一套漢代陶俑,距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我國資深陶瓷考古專家陳麗瓊曾對榮昌陶窯進行考古發掘,在安富劉家拱橋窯場遺址中,從堆積物和試掘出的文物確定,這一帶兩平方公里的區域在宋代均有窯場分佈,出土的古代陶器經鑑定部分爲國家二三級文物。
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廣西欽州陶、重慶榮昌陶,以其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原國家輕工部命名爲“中國四大名陶”。榮昌安富與江蘇宜興、廣東佛山石灣被並稱爲“中國三大陶都”。
樑先纔是榮昌陶僅有的兩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一。“榮昌陶一爐窯火千年不熄,除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傳承,更得益於榮昌陶器的複雜工藝和優秀品質。”樑先才稱,在漫長的演進中,榮昌陶器形成了一套十分複雜的製作工藝,包括選泥、曬泥、碾泥、過漿、揉泥、製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燒窯、出窯等24道工藝流程。
其中,刻花又分爲化妝土刻花、點畫花、剪紙貼花、鈞釉貼花、雕填、粑花、釉畫等,此外還有鏤空、黑釉描金、雕塑、噴釉和素燒等裝飾手法。上釉是榮昌陶器又一大特色,尤其是硃砂釉,是榮昌特有的紅釉,呈櫻桃紅色,較爲名貴,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經這一套複雜的工藝流程,榮昌陶被燒製出來後,呈現出“紅如棗、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磬”的特點。
20世紀末期,隨着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帶着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榮昌安陶廠及榮昌縣工藝陶廠等,因體制僵化、技術落後,開始走下坡路。榮昌陶博物館館長劉守琪告訴記者,在榮昌陶產業發展低落期,榮昌陶的從業者們也開始探索轉型,比如做彩陶、皮陶及土陶酒瓶。
2004年,著名藝術家江碧波出資在安富辦起了“碧波藝苑陶藝研究所”,讓一部分製陶藝人又重新走上製陶崗位,爲如今榮昌陶產業的興旺儲備了人才。2008年,重慶世國華陶瓷工藝製品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這標誌着榮昌陶工業化生產正式走向現代化和規範化。至此,沉寂了20餘年的榮昌陶開始重新起航。2011年,榮昌陶器製作技藝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加速了榮昌陶產業的發展步伐。
“目前,我們正在創建‘中國陶瓷之都’,力爭到2025年,形成陶瓷產業總產值約160億元的規模。”榮昌相關負責人稱,陶瓷產業是榮昌的傳統支柱產業,是榮昌“6+1”主導產業之一,也是榮昌重點做好的“四篇文章”(豬、陶、夏布、摺扇)之一。
榮昌確定了“陶瓷產業園”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雙輪驅動的陶瓷產業發展思路:陶瓷產業園突出一個“優”字,全力打造200億級陶瓷產業發展集羣。
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突出一個“新”字,不斷提升榮昌陶的品牌和形象,產業園規劃佔地5.6平方公里,預計用3至5年時間建成高等院校學生實習實訓、青少年學生實作、工藝師創作、高校和中職畢業生創業的基地;陶器產品和工藝美術陶作品的集散地;陶文化創意深度旅遊目的地。
此外,榮昌將依託陶瓷產業的“文”,打造風情小鎮的“旅”,加緊把榮昌安陶小鎮建設成爲集陶產業、文化、旅遊、體驗、教育於一體的國家5A級景區,創建中國研學旅遊目的地和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中國陶器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