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國公司財報透視中國市場“引力”

原標題:從跨國公司財報透視中國市場引力

2020年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爲各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爲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觀察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追蹤跨國公司的年度表現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其財報不僅反映了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也是觀察全球主要市場的有效窗口。通過一些跨國公司近期發佈的財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市場對於跨國公司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跨國公司如何與一個越來越成熟的中國市場有效互動,實現互利共贏。

應對疫情衝擊的“避風港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跨國公司的經營業績普遍受到影響。大量數據同時顯示,中國市場成爲跨國公司穩定經營業績的重要保障。

餐飲行業是受疫情衝擊最爲劇烈的行業之一。星巴克近日發佈2021財年一季報(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顯示,公司淨營收67.5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跌5%,均低於市場預期。不過,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增長5%,爲疫情發生以來首次轉正。

斯凱奇發佈的2020年度第四季度財報和全年業績顯示,公司當季銷售額13.2億美元,同比微降0.5%,但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大增29.7%。

2020年,各大傳統車企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大衆汽車2020年全球銷量爲930萬輛,同比下降15.2%,但在中國市場總計交付385萬輛,同比僅下降9.1%,在各大市場中降幅最小。寶馬集團2020年銷量爲232萬輛,同比下滑8.4%,但是2020年寶馬在華累計交付新車近78萬輛,同比增長7.4%,創下其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好的銷售紀錄

中國市場爲何能夠成爲跨國公司應對疫情衝擊的“避風港”?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經濟基本盤紮實;另一方面是因爲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中國政府在擴大開放、促進消費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效舉措,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有力復甦。

無論是人口基數和經濟實力等因素構成的市場確定性,還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帶來的政策確定性,都讓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產生了十分穩定的預期。跨國公司紛紛用行動投票,逆勢加大在華投資

星巴克便是典型。2020年11月,星巴克在江蘇崑山投資1.56億美元建設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2020年星巴克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公司表示,計劃2021財年在中國新開600家新店,在2022財年結束前將進駐中國230個城市,總門店數達6000家。

霍尼韋爾公司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在談及公司財報時表示,中國業務是霍尼韋爾2020年最大的亮點之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強,因此,霍尼韋爾持續加碼中國市場,在武漢設立新興市場中國總部,和陝西西鹹新區簽訂投資戰略協議,在進博會與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

全球產業發展的創新源

對跨國公司來說,中國開放的市場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爲其發展提供了豐沃土壤,而中國的創新氛圍、人才資源和投資環境,爲跨國公司獲得更廣闊市場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松下在其2020年度財報中明確強調了中國市場的活力和潛力,將提振中國業務視爲企業轉型的關鍵。去年11月,松下大規模調整公司組織架構,中國區業務成爲調整重點。在松下向多元化業務市場邁進的過程中,中國市場將成爲其新業務和管理模式的“試驗田”。

還有的跨國公司雖然沒有像松下一樣明確提出相關理念,但是分析其業務佈局後,也不難發現中國市場對其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蘋果和特斯拉便是典型。

蘋果公司公佈的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營收達到111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蘋果首款5G手機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稱,iPhone的換代升級在中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且中國5G網絡建設完善,疫情防控成效顯著,未來仍有良好的銷售預期。

除了消費端,在生產端上,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一大批蘋果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爲蘋果產品在全球市場的“走牛”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果鏈”也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促進了智能手機在全球的創新發展和大規模普及。

特斯拉的創新產品同樣也受益於中國消費和中國製造的雙重驅動。特斯拉公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特斯拉共交付約50萬輛。中國市場表現搶眼,單是Model 3車型在2020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就突破11萬輛。

特斯拉銷量的大幅提升以產能提升爲前提,特斯拉上海工廠貢獻突出。特斯拉財報顯示,上海工廠Model 3的年產能達到25萬輛以上,Model Y生產已於2020年底開始,目前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不僅用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產品還出口至十多個歐洲國家和地區。此外,上海工廠生產成本低於美國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持續提升,都是特斯拉財務數據不斷向好的重要支撐。

精細化經營互利共贏

經濟日報記者梳理跨國公司財報,還發現一個重要信息:跨國公司對於中國市場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其在華經營策略也越發精細化。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到特斯拉FSD全自動駕駛系統時表示,中國只有1%到2%的用戶選擇了FSD全自動駕駛系統,是因爲中國的用戶更加謹慎,更加關注細節,“但是隻要產品在中國市場效果良好,銷量自然就會上去。”

隨着中國市場的日漸成熟,跨國公司不斷加強對中國消費者和消費市場的認知和剖析,以此作爲公司調整在華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之所以能不斷向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星巴克順應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加強了線上佈局。2020年7月,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將主打“在線點、到店取”的星巴克“啡快”服務全面接入支付寶、淘寶、口碑等線上平臺。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推出了外賣業務“專星送”。根據星巴克財報,“專星送”和“啡快”服務佔到星巴克在華銷售額的30%,有效彌補了疫情期間在店客流量減少導致的損失。

中國市場的成熟體現在消費者身上,也體現在中國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中國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全新市場競爭格局。這些因素同樣在驅動跨國公司調整經營策略。其中,醫藥市場最爲典型。

今年2月4日,默沙東公佈2020年財報,公司製藥業務全球收入430.21億美元,其中,PD-1抗癌藥瑞達全球銷量達143.8億美元,是默沙東當之無愧的“營收擔當”。

默沙東並未公佈可瑞達在中國市場的確切銷售數據。但是根據財報,默沙東中國區製藥業務收入35.34億美元,同比增長13%,是默沙東在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可以判斷,可瑞達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數據也很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爲默沙東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政策挑戰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市場策略。自2018年可瑞達在中國獲批以來,默沙東就不斷探索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方案。在新一輪醫保談判中,可瑞達因降價不及預期,未進入醫保目錄,而4款國產PD-1藥物則全部成功進入。默沙東對此反應迅速,很快更新了可瑞達贈藥政策,使得此前單名患者約30萬元的年用藥費用,大幅降至約14萬元,降價幅度達到53%。類似這樣中外企業良性競爭的故事,在中國市場上也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