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政協 治理角色加重
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北京接見出席「中非友好小組」成員。(中新社)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近來有三點值得關注的新動向,首先爲政協內部組建「中非友好小組」;其次爲統戰與政協關係方面的改變;最後是臺灣問題受到政協關注。從相關跡象來看,證明政協在大陸政治治理上扮演愈顯重要的角色。
簡單而言,政協的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由中國各界人士組成,然而近來的三個新動向,讓外界將注目的眼光投向政協。19日,政協內部成立「中非友好小組」的單位,預料將成爲大陸外交的一個新補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該小組成立大會,並稱這在人民政協對外交往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在主持會議時解釋作出部署的原因,他稱發揮全國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交往廣泛等優勢;汪洋則指,此小組是「黨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國政協第一個對外友好小組」。今後政協系統可望成立更多的「友好小組」,在外交領域也將愈顯重要。
政協拓展外交領域
另從民族與宗教方面的治理新政來看,主要是從大陸統戰系統來實現。去年大陸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由中共中央統戰部統一領導中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宗教事務局,推進民族與宗教一系列的治理政治。
最顯見的是,本屆統戰部部長尤權沒有兼任政協副主席之職。尤權前任的統戰部長孫春蘭在當時接替落馬的令計劃時未曾進入政協,這曾被認爲只是時間問題。現在看來,孫春蘭與尤權都沒有如前任般入政協,應爲中共黨政機構改革的一部分。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議題。在元月2日「習五條」出爐後,其中第二條:「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因此,近來對臺工作上加速推進,包含5月13日在廣東舉行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5月9日,汪洋接見新黨主席鬱慕明;16日汪洋又出席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大談兩岸和平統一,顯見在對臺問題上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