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七機構同日申報創50ETF,亮點曝光!易方達、華夏、嘉實、工銀瑞信等頭部機構在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創業板50指數產品再迎擴容。

11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易方達、華夏、國泰、富國、工銀、萬家和嘉實基金於同日申報了創業板50ETF。

其中除嘉實創業板50ETF來自公司舊有ETF變更外,其餘創業板50ETF爲新申報產品。

此前,市場已有華安基金、鵬華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成立創業板50ETF,截至11月12日,三隻基金的場內規模超過390億元。

記者瞭解到,儘管此次申報產品的管理人此前多數已對創業板有指數基金佈局,但在其看來,由流動性更優的創業板股票構成的創50指數,當前不僅仍具配置特殊性,也擁有相當大的資金容量和市場承載能力。

與此同時,在指數基金規模效應持續強化,指數化投資趨勢日益興起的投資浪潮下,增量資金或將繼續以代表性指數爲入市載體。而在其中,創業板50指數作爲深市創新成長企業的代表性指數,指數的市場地位與相關產品的規模容量也有望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拓寬創業板指數產品版圖

創業板成立於2009年,主要爲創新型、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平臺。更加靈活的上市標準、對企業成長潛力與創新能力的側重,使得創業板順利吸引了大量高科技和新興產業公司。

眼下,創業板共有上市公司1360家,佔深市總上市公司數量接近一半。板塊總市值則約爲13.7萬億,佔深市總市值近40%。

而“創業板50”這一刻畫創業板核心資產表徵的指數,則最早發佈於2014年6月18日。

從編制方式來看,該指數從創業板指數的100只樣本股中,結合行業覆蓋情況選取考察期內流動性指標最優的50只股票作爲樣本,成分股涵蓋了科技、醫藥、能源、金融等多個行業,反映了創業板市場的多樣性和成長性。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1日,創業板50的成分股以4%的數量佔比,貢獻了板塊整體34%的總市值以及22%的近一年成交額。截至三季度末,這些公司對板塊整體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及研發費用貢獻佔比分別高達28%、63%及34%。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申報創業板50ETF的管理人,不僅多爲大規模公募機構,此前也大多已在創業板產品線上有所佈局。

例如,易方達基金旗下既有產品覆蓋了創業板、創業板中盤200、創業板成長等指數;富國基金旗下已有創業板ETF富國、雙創50ETF、創業板200ETF富國等產品;華夏基金在創業板相關的寬基、行業主題、策略指數已形成比較完善的佈局,其中創業板指、創業200、創業板綜三隻ETF規模合計33億,創業板成長、創業板價值的ETF規模分別爲55億、6.3億。

不過多家受訪機構指出,創業板50在現有科技屬性較高的寬基指數中,仍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對創業板50ETF的申報,對公司完善創業板產品版圖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創業板50相比創業板指,兩者長期累計收益差異不大,但創業板50相比創業板指具有相對更高的波動,上漲階段漲幅相對更高,創業板50相比創業板指具有相對更高的beta,兩個指數風險收益表現存在差異,各具特色。從指數特徵、補齊產品線等角度,創業板50值得佈局。”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單寬之表示。

指數容量仍有較大空間

作爲創業板上最具競爭力的寬基指數之一,創業板50自2015年便已正式進入公募市場,旗下掛鉤的指數基金,也在過去數年間不斷壯大規模。

2015年6月和2016年6月,華安基金分別發行了全市場第一隻創業板50指數基金——華安創業板50,以及全市場第一隻創業板50ETF。此後,交銀創業板50指數、鵬華創業板50ETF和景順長城創業板50ETF,又分別在2019年、2022年相繼成立。

截至三季度末,包含普通指數基金、ETF、ETF聯接基金在內,全市場創業板50的掛鉤產品已達13只(不同份額獨立計算),總規模爲385.08億元。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以近300億元的規模一馬當先。

眼下,7只創業板50ETF的集中入場,意味着創業板50指數基金家族的再次擴容,也是迄今最大的一次擴容。

一個問題在於,當前創業板50指數是否還具有承接增量資金的充足容量?

對此,受訪機構的答案普遍是肯定的。記者瞭解到,創業板龐大的市值規模,爲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基金產品規模擴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業板50指數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合計2.75萬億,規模容量較大。當前,指數掛鉤產品合計規模佔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的1.77%,相較科創50的17.83%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萬家基金告訴記者。

同時,相比上證50、科創50、創業板指等其他單市場寬基,目前創業板50旗下尚無千億級規模的“旗艦產品”。這不僅意味着任何單隻基金的規模都還有待挖掘的潛力空間,也意味着新產品更容易“闖出天地”。

單寬之指出,如果按照近期的市場公開數據,以及5%舉牌比例這一上限對創業板50指數進行基金規模容量測算,單隻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ETF規模上限可達1300多億,可見創業板50指數在規模容量方面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進一步從建倉、申贖的角度出發,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金澤宇還表示,若以ETF當日買賣股票不能超過股票成交的10%這一要求來計算,近一個月的成交情況數據顯示,創業板50指數能承載的單日申贖規模在40億以上,即使是在6~8月成交相對低迷時,也能承載10億以上的日度申贖。

引領創新科技產業方向

進入四季度,隨一攬子政策推動A股市場震盪反轉,具備“高成長、高彈性”屬性的創業板,也在第一線承載着投資者情緒與關注焦點的波動、變遷,並率先跑出了一波行情。

交投活躍度的提振,推動了相關基金規模明顯增長。Wind數據顯示,今年11月12日,創業板50指數年內已上漲34.5%,其中9月24日以來則上漲51%。

10月1日至11月12日,3只已上市創業板50ETF的區間成交額累計實現1269.07億元,最新總淨值規模則超過390億元,較9月末進一步取得了124億元的增長。

嘉實基金指出,近期創業板50指數備受關注,與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相關。經歷前期深度調整後,科技成長板塊具有較高彈性,在此輪反彈中表現突出。而創業板50指數匯聚創業板優勢領域的成長白馬,囊括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等衆多新興成長行業龍頭,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而選擇在這一時點進行“上新”,背後也體現出無論從指數本身的成長特性,還是從權重行業來看,此次新申報創業板50ETF管理人都仍十分看好指數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萬家基金指出,從成分股來看,創業板50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醫藥兩個行業,合計權重佔比超50%,這兩個行業經歷長時間的調整,或已處於底部區域,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

“新能源方面,發展新能源是實現雙碳的必經之路,且發展新能源能使我國逐漸擺脫對石油的高度依賴,提高自主可控,因此我們長期看好新能源板塊的發展。醫藥方面,受政策、市場環境因素影響,盈利受到壓制,板塊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調整,但醫藥作爲民生之需,行業長期萎靡或將影響藥企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與增加研發募資的難度,進而影響行業發展。”萬家基金稱。

此外,多家機構也提到,創業板堅持服務“三創”“四新”,定位於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也十分契合當下“新質生產力”下的傳統產業升級、培養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

國泰基金認爲,中長期來看,高端製造和國產替代的需求刺激了政府和企業加大對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產替代的決心,我國開展製造強國的戰略將穩步推進。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創業板的企業,政策和市場的傾斜將使得創業板未來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以創業板指數爲代表的創業板優質公司將在國家政策和市場資金的培育和支持下,引領創新科技產業方向。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工銀瑞信基金還提到,指數近十年年化波動率超33%,2025-2026年一致預測淨利潤複合增速近20%,在多維度刻畫A股市場表現的多層次指數體系中,高成長和高彈性特徵突出。指數當前市盈率位於近十年約20%歷史分位數的較低區間,短期維度呈現出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指數近5年、基日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回報分別約12.4%、6.4%,中長期維度體現出較高的資產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