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我們越來越愛看年代劇了

電視劇《小巷人家》

在觀衆的依依不捨中收官。

沒有華麗特效、狗血劇情,

這樣一部近乎“平淡”的電視劇,

何以收穫萬千觀衆的青睞?

今天,我們就從這部年代劇聊起吧。

年代劇最初是指“反映清末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故事的電視劇”,‌而隨着時代變遷,更是寬泛到了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

它們的劇情特點通常爲“時間跨度大,講述幾代人的成長與奮鬥”,不僅重現了歷史的厚重,也映照了現實的深刻。

如今可謂是年代劇的天下,從早些年被觀衆看了十遍八遍的《父母愛情》,到現象級的《繁花》,再到近期熱播的《小巷人家》,明顯感覺觀衆的追劇慾望都上來了。

在一項關於“什麼是一部優秀的年代劇不可缺少的”調查裡,尊重歷史年代、場景還原度高、演員貼合角色等成爲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

《小巷人家》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的一條小巷裡。高考恢復、修繕小院、搶購家電、國企改革……一方小小天地裡,幾戶人家、幾代人的命運,濃縮着時代的大變遷。

這是年代劇的典型特徵,通過對歷史的回溯,用個體命運的浮沉來展現時代發展的脈絡。這也是年代劇的優勢所在,透過這些剖面,觀衆不僅看到大變革如何演進,更看到浪潮下或主動、或被動奔走的小個體。

《小巷人家》裡,住的是灰撲撲的巷弄、略顯雜亂的小院,家裡擺的是瓷盆、蒲扇、縫紉機,出門靠的是二八大槓自行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年輕觀衆並沒有經歷過劇情設置的年代,但仍不影響他們跟着劇情“懷舊”。

尤其是在近三年,年代劇頻頻出圈,爆款連連,有的是演員演技精湛帶火了劇,有的是故事真實催淚,讓人看了還想看。

不能說這些年代劇有好有壞,只是各花入各眼。

看《小巷人家》,我們感動於黃玲與宋瑩兩家人的守望相助;

在《人世間》,我們與三兄妹攜手闖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嚐遍生活的酸甜苦辣;

看《繁花》,我們追隨阿寶的腳步,穿梭於上海弄堂的煙火氣與時代變遷;

在《風吹半夏》,我們陪伴許半夏在商海沉浮中摸爬滾打,見證她堅韌不屈的創業傳奇;

在《大江大河》裡,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潮頭到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體會奮鬥的艱辛與夢想的力量;

走進《父輩的榮耀》,我們在農墾大地上書寫家國情懷,見證奮鬥與奉獻的交響曲;

走進《大山的女兒》,我們傾聽紮根鄉土的故事,黃文秀用青春和熱血描繪希望的畫卷,在扶貧路上譜寫動人的生命之歌。

跟着《南來北往》的鐵路警察追兇,見證一代人用雙手和汗水鋪就的時代脈絡;

經歷《漫長的季節》,跟隨着時代浪潮下的普通人共同起起伏伏……

說白了,人們不一定是傾心那段歲月,而是着迷於那些似曾相識或心嚮往之的人、事、情。

這些年代劇就如同一面鏡子,展現了我們來時的路,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生活時,不斷汲取力量。

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你都從服飾文化中觀摩到一二。

90年代-牛仔褲

90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變化較快的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生活與國際潮流全面接軌,巴黎時裝、美國牛仔等舶來流行風潮很快在中國都市匯融,人們開始注重服飾的品牌、價格和款式。

都市麗人們有的穿白襯衣西裝裙,簡潔幹練,有的也着 OL 風連衣裙,端莊優雅。

牛仔褲在80年代便出現在中國市場,但真正盛行還是在90年代,隨着人們對港劇的癡迷,牛仔褲已經成爲了這個年代的一大標籤

80年代-紅色連衣裙

步入改革開放年代,電視機走進了家家戶戶,每一部受歡迎的影視劇,都會成爲隨後流行的時尚。

喇叭褲、蛤蟆鏡、燙個爆炸頭,成爲80年代年輕人的時尚標配,爲了搭配喇叭褲,各色時髦的高跟鞋也開始流行起來。

80年代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少女情懷的紅裙子,一部《街上流行紅裙子》,一部《紅衣少女》,讓紅裙子真的紅起來了。

70年代-小白鞋

70年代末,人們開始關注色彩,開始注意流行與時尚。

人人都愛“小白鞋”,民衆依靠自身智慧創造出一樣極具時代特色的東西――“假領子”。

因爲比一般面料要更加輕薄,所以被稱爲“的確良”。

60年代-軍裝風

60年代,則又開始涌現了一股“軍裝潮”,能有一件海魂衫上身,是無數孩子們的期望。

50年代-勞動風

1950年代全國盛行“勞動風”,綠、藍、黑、灰一直在中國人的服飾顏色上佔據“統治地位”,款式也單一,好看不是重點,洋溢的是熱情和理想這些簡單而崇高的信念。

在1956年,服裝單一的局面曾被打破,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 布拉吉 " 受到了中國姑娘的青睞。

人們用各種方式留住了歷史的痕跡,“服飾”則是其中一種,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服飾美學風格。

本文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