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防治評比 我「藥物可近性」輸日韓…醫界嘆投資不足

經濟學人智庫發佈臺日韓肺癌防治評比,臺灣在肺癌藥物可近性僅拿到中等,低於日韓,形成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阻礙,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各界應投資醫療,提供晚期病人必要治療,接軌國際指引。記者林琮恩/攝影

經濟學人智庫近期發佈臺日韓肺癌防治評比,臺灣在肺癌防治「政策優先性」、「公衛對策」優於日韓,但在藥物可近性僅拿到中等,低於日韓,形成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阻礙。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提供晚期病人必要治療,接軌國際指引,提升藥物可近性不容忽略。

楊志新是「經濟學人智庫」評比報告訪談的3位臺灣臨牀專家之一,他認爲,臺灣肺癌新發個案逾60%爲晚期,以致病人五年存活率偏低,預後不佳,以臺大醫院爲例,第一期肺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已突破90%,第二期爲66.7%,相較於第四期的16.5%,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大幅提升其存活率和預後。

楊志新表示,臺大醫院近年共爲1萬7298位民衆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揪出956位肺癌確診個案,其中85.1%是第〇期、第一期,僅11.8%是晚期,可見藉由政策推動肺癌篩檢制度,有助於翻轉國內肺癌患者罹癌期別。

臺灣早期篩檢進步,但晚期藥物治療面臨瓶頸,藥物可近性被評爲中等。楊志新表示,我國對肺癌藥物覈准上市速度雖快,但健保給付時程較慢、落後國際治療指引,不但無法滿足臨牀治療上病人需要與醫師期待,也讓臺灣因爲接受標準治療病人難以尋覓,在肺癌藥物跨國臨牀試驗研究出現瓶頸。

韓國因擁有較多的本土二期研究,在新藥可近性評分較高。楊志新認爲,如果臺灣再不盡快改善,未來國內臨牀研究發展將受到更大的實質影響,臺灣新藥引進的問題是健保資源不足,但這不是健保署的問題,政府是大家選出來的,健保收入有限大衆都有責任,「呼籲大家不要只投資臺積電,也要投資健保。」醫療投資若不增加,一定跟不上人口老化、科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