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引退,論美國政治的兩極化

工商社論

今年1月,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具有指標性的月份。1月6日,是民衆攻進國會山莊的一週年;而1月20日,則是拜登總統就任一週年,施政滿意度再創新低,疫情(死亡人數90萬)和通膨,成爲揮之不去的陰霾。而另一不被外界重視的重大事件其實是,高齡84歲、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瑞爾(Stephen Breyer)宣佈引退,在1月27日被拜登總統證實,表示將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提名「女性-非洲裔」的大法官。在當前兩極化的美國社會,這項司法人事的提名權,對於兩大政黨的長期競爭,影響至少長達20年,值得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在立法權和行政權之外,司法權的行使,對於重大的政策爭議,可以發揮「一錘定音」的效果,甚至可以透過「決議」,決定總統是誰。前者以同性婚姻合法化爲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5位贊成,4位反對,於歐巴馬總統任內的2015年,所通過的這項決議,標誌着民主黨的重大勝利。

但是,2000年和2016年「一人一票的普選票贏,但是,每個州,贏一票就拿到該州全部選舉人團票」,兩度嚐到憲政苦果的民主黨,對此並沒辦法改變現狀。原因就在於,美國憲法的修正案,啓動需要三分之二,通過需要四分之三;因此,無論從聯邦層級發動,或是在地方,由州發動,這在兩黨制的美國,等於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其次,立法權對於行政權的監督,見諸於在國會山莊所舉行選舉人團票的確認,以及總統大位誰屬的憲政規範。2021年1月6日,支持前總統川普的羣衆,攻陷國會山莊,衝進議場,時任副總統的彭斯,當天前往國會確認選舉人團票的選舉最後結果。

之後,彭斯在2022年2月4日,於共和黨長期執政的佛羅里達州公開表示,「我(當時)沒有權力推翻選舉結果…如果我們對憲法失去信心,我們失去的,就不只是選舉,而是我們的國家」。美國憲法的設計,選舉人團票的確認,就是對於選舉結果的確認。

最後,美國的成文憲法雖然只有七條,但是,前三條(依序)對於國會、總統、司法的規範,文字數以千字,規定鉅細靡遺。基本上,年紀不堪負荷的自動引退,以及不幸在任內過世,是聯邦大法官新陳代謝的主要方式。然而,現任大法官的引退,在川普總統任內的四年,卻不是常態;而拜登總統決定提名「女性-非洲裔」的大法官遞補,也不是常態。一方面,目前聯邦最高法院,已經有一位「男性-非洲裔」的大法官,而且有一位「女性-白人」的大法官。

究竟總統對於大法官的任命權力,對於美國政治的影響何在?這可以迴歸到「政策影響政治」的層面。美國的重大公共政策,除了國民教育、民生經濟、環境保育、人權保護、社會治安、聯邦與州的府際關係以外,還有:公立學校裡面的宗教祈禱儀式、幹細胞研究、性別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藥物(大麻合法化)、以及死刑和墮胎。

這些涉及到宗教、道德和文化爭議的重要議題,原本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競逐選票的場域。以死刑爲例,全面廢除死刑的有22個州,其他各州的情況,則各不相同。民主黨長期執政的加州,雖然還保有死刑的制度,但是已經不執行死刑,算是一種政治上的折衷。此外,大麻合法化的問題,「醫藥用」或「娛樂用」的合法化,一方面,各州有不同的「覈准資格與條件」;另一方面,卻仍然會發生聯邦通過的法案或創制案,被州的最高法院加以否決的特殊狀況。

進入新世紀之後,兩黨理念的競合,因爲總統選舉「一人一票」的普選票數,競爭愈來愈激烈。尤其是在2015年的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選票競逐的戰場,更進而延伸到另一個更具爭議性的「墮胎合法化」。

正反意見反映在政黨的對決,甚至是由共和黨長期執政的州政府,制定出更嚴格的法律加以規範:一旦胚胎被測得心跳,就算是亂倫和強暴,也不得墮胎。這個議題的分析層面,相當的複雜,其一,宗教信仰,所不允許;其二,誰有資格剝奪生命權,在什麼階段,進行如何的規範;其三,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其四,國家與公民的關係;其五,這是聯邦的權限,或是州的權限;其六,民主黨與共和黨,有沒有政黨的立場,或是視兩黨的個別政治人物而定。

當具有爭議性的政策主張,可能因爲聯邦最高法院的拍板定案,則其所引發的政黨對立,甚至將長期影響到政治版圖的競逐。前述的大麻、死刑、墮胎的重大爭議政策,會不會因爲聯邦最高法院的通過或否決,從而讓分裂的美國社會,政黨競爭更加激烈,聯邦大法官的提名權力,茲事體大,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