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從通膨避險意識看ETF申購熱潮
近年民衆對於通膨的感受相對深刻,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最近國內所掀起的ETF申購熱潮,或許也就不足爲奇了。圖/摘自freepik
最近幾則關於物價的訊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主計總處日前公佈今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通膨率)達3.08%,核心通膨率也來到2.9%,雙雙超出央行設定的2%通膨預警門檻,而近日央行和經濟部也相繼宣佈升息與調漲電價,引發民衆擔憂通膨壓力,是否有再度復燃的跡象。
根據央行和主計總處的分析,央行評估此次電價調整將使今年通膨率增加0.27個百分點,而主計總處的估算則約0.18個百分點;在納入電價因素後,央行和主計總處預估今年通膨率會在2.16%和2.03%,雖然兩個機構的通膨預測值皆低於去年的2.49%,但將連續第三年超過2%。
從前述的評估結果來看,電價調漲對國內物價的影響似乎相對有限,但何以會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個問題,或許從反映庶民經濟信心的消費者信心調查結果,可以獲得一些啓發。
■消費信心走高 漲價預期心理也攀升
日前中央大學公佈3月份臺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整體消費信心分數創下26個月以來的新高。六項子指標當中,有五項指標分數走升(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票時機),僅「購買耐久財時機」指標分數小跌。而推升此次整體消費信心的主要功臣,是「投資股票時機」指標分數大增,反映出近期國內股市創高,帶動民衆對股市表現的樂觀期待。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民衆對於未來國內物價和未來家庭經濟狀況的預期指標。在3月的調查中,未來國內物價和家庭經濟兩個指標的分數同步上揚,代表民衆對於未來物價情勢及家庭經濟狀況的看法朝正面發展,不過仍有逾半數民衆認爲未來國內物價仍會持續上漲。由於此次消費信心調查是在央行升息和電價調漲方案公佈之前便已完成,倘若依照近日輿論對於升息和電價的討論熱度,推測民衆預期未來物價將上漲的比例可能更高,這也是央行在3月理監事會議後,會以抑制通膨預期心理爲由,做出升息的主因之一。
事實上,自2020年1月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民衆對於通膨的風險意識已有顯著改變。如果對消費信心調查中的「未來國內物價水準」指標和主計總處的七大類物價指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民衆對於未來國內物價的預期與「食物類」和「居住類」的物價走勢呈現高度負相關(相關係數皆爲-0.84),表示當「食物類」和「居住類」物價愈高時,未來國內物價水準指標的分數就愈低,隱含民衆對於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益發強烈。
■民衆願意承擔風險 造就新ETF熱賣
由於食物和居住消費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且消費頻率極高,故不難想像這兩類消費物價走勢對民衆的通膨預期影響極大。建議政府可密切關注電價漲調後,這兩類消費價格變化。
在「未來家庭經濟狀況」指標方面,在COVID-19疫情的前四年(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和家庭經濟狀況指標關連性最高的是「未來國內經濟景氣」指標,兩者的相關係數高達0.99,而同期間家庭經濟狀況和未來國內物價水準的相關係數爲0,此結果意味着:在疫情發生之前,民衆衡量家庭經濟狀況時,主要着眼於未來景氣變化和經濟機會,而物價與家庭經濟狀況完全無關。
然而,自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家庭經濟狀況與未來國內經濟景氣的相關性降至0.82,反觀與未來國內物價水準的相關程度從0竄升至0.94,此結果凸顯總體景氣變化雖仍是攸關家庭經濟的重要因素,但現階段民衆更關心通膨所帶來的實質購買力減損,且對於物價波動變得極爲敏感。
經濟學有一個經由實驗歸納所提出的著名理論叫「展望理論」,這個理論大致是說:人們賺一塊錢所帶來的快樂,並不足以彌補損失一塊錢所帶來的痛苦,且人們感覺面臨損失時,會傾向追逐風險。
對比當前國內經濟現況,景氣和股市榮景如同人們可獲得的賺錢機會,而通膨對實質購買力的減損則猶如經濟損失。相較以往,近年民衆對於通膨的感受相對深刻,無怪乎會願意承擔風險,積極想從不同的管道尋找實質購買力的避險機會。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最近國內所掀起的ETF申購熱潮,或許也就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