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媒體報導,比亞迪認爲在美國設廠問題比較「複雜」故暫不考慮,而在墨西哥設廠則比較可行。圖/中新社
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超越式進口替代」產品時,就是美中經濟脫鉤的現在進行式。
美中的脫鉤「現在進行式」要到何時纔會變成「現在完成式」?其中的變數很大,主要因素取決於美國。美國雖一再強調不打算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但合理的預期是,在其與中國博弈的政經兵棋推演中,美國亟想、也必須與中國脫鉤,否則以中國的電動車、車用電池大舉入侵美國爲例,屆時就一定會重創美國的汽車產業,這是美國在政治與經濟上均無法接受的殘酷現實。因此,脫鉤勢在必行,也是唯一的選項,而問題是在於如何爭取寶貴的時間。
1979年爆發第二次能源危機之後,日本產製的小汽車以耐用、經濟省油風靡全美。這對當時生產動輒以2千CC以上大汽缸的美國汽車廠來說,確是一大打擊。美國在工會及政經壓力下,必須採取有效的手段防止日系汽車大舉入侵。
■80年代日本汽車業就曾被
限制出口,並配合到美設廠
美國隨即於1981年要求日方必須做到兩件事:其一是自願式出口設限(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VER),而當年對日本車的VER爲每年168萬輛,於1985年時,VER的量再增至230萬輛,及至1994年此一VER才告終止。其二,約在同時,美國即要求日系車廠在美國投資設廠,以保障美國工人工作機會,同時也能移轉技術。之後,日本的各主要車廠便大舉入美投資成爲美國汽車製造的骨幹。
若將上述場景對照今日美國電動車市場的情況雖有若干相似,但也有更多不同。相似之處在於爲因應中國電動車的強勢進逼,美國除派財長葉倫來中,行前則公開明言,中國存有「生產過剩」的問題,其可能打亂全球相關產品市場行情。
而在她離華前的記者會就進一步宣稱,美國不會接受中國大量低於成本的商品(US will not accept flood of below-cost Chinese goods)。故若參考1980年代的經驗或也暗示着中方應採取一些自我節制或自我加薪提高生產成本等措施?若果如此,也不足爲奇,惟現中方會同意嗎?
■防陸制電動車低價輸出,
美國串連歐盟杯葛
於此同時,美方亦配合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傾銷調查,或正聯合歐盟國家對中國的電動車採取一致的貿易杯葛措施,而此,是否會最後成形,亦值得關注。
在野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則有不同的對策,渠主張,中國的電動車應在美國設廠,此一主張,猶如上述1980年代的政策,其也被證明是個有效的政策。
再者,早在2017年比亞迪就在匈牙利設了電動大巴車廠、2023年7月在匈牙利擴大設立電池廠,其亦有可能應意大利政府之邀,在意國設歐洲第二個工廠。
對於是否有興趣在美國設廠的問題,媒體報導,比亞迪認爲,在美國設廠問題比較「複雜」故暫不考慮,而在墨西哥設廠則比較可行,然川普則稱,渠若當選後將對來自墨西哥制的中國汽車課100%的關稅。至於此一做法是否有違渠當年主導,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後重籤的美墨加三國協議(USMCA),就讓墨西哥去傷這個腦筋吧。
■比亞迪、TikTok都被美
盯上,脫鉤只會兩敗俱傷
現今時空環境已大不如前,危及國家安全的理由猶如懸在頭頂上的一把刀,它可能隨時落下,現今TikTok在美國的處境就是現在進行式,在美國的中資企業及尚未入美國的中資企業必有被覆巢團滅之憂。
以上述電動車爲例,如今尚未見中方在美國有任何次佳解的可能,就中方而言,當不會輕言讓步;而就美方來說,放鬆若干既有制裁以交換中方妥協,或也是個可能,惟即若如此,其主要目的應是爭取時間,準備脫鉤。
一旦中美經濟脫鉤,對雙方來說都會是個巨大損失,而它背後也隱喻着戰爭的巨大陰影與風險。然就已深陷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美國來說,美國軍方一直爲美中可能的軍事衝突加緊作準備,而就金融、貿易與製造業而言,現也正積極地在脫鉤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