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失事】尤里安/避免謬誤批評 應以科學方法尋求肇禍原因
▲空軍救護隊接收陸軍移撥的UH-60M直升機。(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2020年纔開年,1月2日上午空軍救護隊1架機號933號的UH-60M型直升機,搭載參謀總長沈一鳴等高階將領由臺北松山基地起飛,原本要飛往宜蘭東澳春節慰勉官兵,卻不幸在新北、宜蘭交界的山區發生意外,由於直升機體毀損嚴重,造成機上包含機組員的13名軍士官中,共有沈一鳴上將、情次室助理次長洪鴻鈞少將、政戰局副局長於親文少將及全部機組員等8名殉職,另有通資次長曹進平中將等5名受傷生還。
▲陸軍航特部執行任務的UH-60M直升機。(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針對這起國軍重大的不幸事件,在完成第一時間搜救工作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軍方與飛安單位儘快調查、釐清事故原因,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憾事。更重要的是,外界也應有正確的資訊、態度看待此次空難事故。首先是部分民衆搞不清楚狀況、傻傻分不清的「張冠李戴」的訊息,例如「陸軍黑鷹直升機迫降烏來山區」;雖然的確是由陸軍移撥,但933號UH-60M型黑鷹直升機完全是隸屬空軍救護隊,並不是陸軍的直升機。
▲空勤總隊接收陸軍移撥的UH-60M直升機。(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其次「這是陸軍採購60架黑鷹直升機中發生的第2架空難」;第一件發生在2018年2月5日蘭嶼失事墜海的NA-706號機,的確是UH-60M型黑鷹直升機,但該機是由陸軍移撥內政部空勤總隊,所以根本不是由陸軍的機組員操作。再者「這是黑鷹直升機在去年10月30日成軍後發生首起重大事故」;2019年舉行成軍典禮的是陸軍航特部的UH-60M型黑鷹直升機,空軍救護隊雖已換裝同型機並執行任務,但尚未正式成軍。
最後,針對黑鷹直升機「美方曾指出有3項缺失」,亦即我方沒有標準化作業、求生裝備過期、缺乏主動維護;事實上,這些缺失的對象是空勤總隊的UH-60M型黑鷹直升機,既非陸軍、也不是空軍的同型機。
▲UH-60M直升機的數位化駕駛座艙。(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大家都是飛安事故專家
其實最常見的現象則是每次國內發生飛安事故時,總會出現不少自詡爲專家的膝蓋反射式評論,甚至是謬誤的批評。最多的就是「飛機老舊」;此次空軍救護隊迫降的UH-60M型933號機,剛於2018年7月20日接機,飛行時數僅376小時,顯然是無法拿來說嘴,因此又有美國賣給臺灣的UH-60M型是「高價、性能差」直升機,甚至還有說是二手機的傳言;事實上,美國陸軍於2006年7月才接收第一批UH-60M型黑鷹直升機,現役的UH-60系列也將統一性能提升至UH-60M標準,並增購全新生產的同型機。既然都是美軍第一線的主力直升機,又怎可能會是性能差的直升機;當然,國軍所採購也是全新生產的直升機。
▲UH-60M直升機後部機艙內的人員座椅。(圖/全球防衛雜誌提供)
最誇張的是竟有立委質疑「黑鷹是危險的直升機」;不知他是否曾經搭乘過?筆者曾親身搭乘過陸軍已除役的UH-1H型直升機,以及空軍救護隊已除役的S-70C-1型、現役的S-70C-6型、最新的UH-60M型直升機,即便不提書面上UH-60M型黑鷹直升機的裝備、性能等,光是實際搭乘時感受的機體震動程度,UH-60M型就大幅優於其餘3種機型。
其次,UH-60M型933號機上包括機組員共搭載13人,所以也有「直升機超載釀禍」的說法;事實上,除開機體前段飛行員、機工長的4個座椅,UH-60M型直升機後部艙內共可設置11個摺疊式座椅,所以根本不存在超載的問題。
事件發生後,有機組員被拋飛而導致重大傷亡的後續評論。惟每位空勤組員在登機後都會繫緊安全帶,包含肩帶、腰帶等等,乘客組員就算沒有系或是系不緊,通常機工長也會再三檢整,不太可能會有不繫的狀況。至於在沒有目擊的狀況下就斷定組員被拋飛,這種論斷略嫌武斷。
其次也有評論指出,前艙的位置傷亡比較慘重,唯在部隊長官尊前、尊右的原則下,高階長官一定是坐在固定的位置,至於是否因爲直升機機鼻前端撞擊,導致前艙組員傷亡慘重,目前也無人目擊或是生存者的證詞,因此現階段判定都略嫌粗略,必須等候續飛安報告出爐後才能論定。
至於所謂的「飛行員技術或經驗不足」,正駕駛葉建儀中校的S-70C型機(同屬黑鷹系列)飛行時數2,214小時,UH-60M型機261小時。不過,葉教官必定是換訓合格的飛行員,且此次並非搜救任務,僅是單純載運人員的行政專機任務。最後,933號機要搭載的是全國軍官階最高的參謀總長,空軍救護隊又怎麼可能派出技術不熟練或沒有換訓合格的菜鳥飛行員執行任務呢?
筆者相信,此次正因爲執行任務的是空軍救護隊新的UH-60M型黑鷹直升機,相較於其他舊型直升機,發動機出力更大,飛控性能更優異,起落架、座椅具備更好的吸收衝擊設計,機體結構經過強化,因此提供了更高的生存性,才能使得933號機在山區不利地型迫降之後,還能有5名機上人員幸運生還。
全世界大多數的飛安意外事故,大多不是由單一因素所導致,當所有的危安因素結合起來,才造成最後無法避免的悲劇,因此必須仰賴相關專業人員,以科學方法找出最可能的肇禍原因,進而以血淚教訓換取更安全的飛行任務。
熱門推薦》►空軍救護隊該不該併入「陸軍航特部」?
►看更多【尤里安】專欄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