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韻如/國產疫苗EUA申請在即!「符合國際潮流的臺灣標準」如何取信於民?
● 黃韻如/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劃主持人
「符合國際潮流的臺灣標準」這個大概是對於國產疫苗的最精確詮釋,很高興這個從去年就超越世界拍板定案的決策,終於有人(CDE 組長在天下的專訪,以及張鴻仁前副署長)出來承認,當初從來沒有往第三期臨牀試驗考慮。
可惜的是,這一點在政策溝通上,缺乏有效精準傳達,反而是用一些模糊國際標準的語言甚至扭曲的假消息來護航。如果決策過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覺得在學理上站得住腳,就更沒有理由需要訴諸那些非科學性的陳述。
以下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釐清:
目前免疫橋接研究,要對照的是在部桃施打AZ的醫事人員的血清中和抗體。
如果已經提前部署要用部桃的這個族羣來進行橋接,爲什麼不乾脆在部桃做一個 2 arm 的 open label 研究?然後直接頭對頭比較?這樣的研究設計不是會比較乾淨嗎?
▲國產疫苗療效評估標準。(圖/食藥署提供)
考量點是,部桃醫事人員暴露在病毒的環境與一般公衆不同,尤其是那些直接照顧 covid 患者的前線人員,可能遇到各式各樣的突變株,這樣的比較是不是就能對保護力有更清楚的 non-inferiority 證據呢?
現在所公佈的二期期中分析,是在社區盛行率很低的時候所做的研究,在這個狀況下,中和抗體價數在對於變異株的真實保護力能有多少有意義的解釋?
還有,我們的機組人員也是很適合加入研究中的,他們面對各式各樣病毒變異株的風險也很高!
免疫橋接研究中,血清中和抗體分析是由中研院所進行。
先不提中研院的這個實驗室是否爲一個被核可的臨牀等級實驗室 (certified clinical lab)還是隻是一個研究等級實驗室,目前疾管署以及食藥署似乎還沒有規範。
想要討論的是對於這個血清中和抗體檢測的規劃,超前部署到哪裡?
去年十一月,美國FDA 緊急授權全世界第一個以血清學檢測來偵測中和抗體的試劑,cPass 這個檢測法,讓傳統需要在P3實驗室實際用病毒來操作測試血清中和抗體價數的方式,有了重大突破,在一般的P2等級實驗室就可以操作。
cPass 是由一家美國公司 GenScript 向FDA 申請緊急授權。
而cPass 的背後,是新加坡將學術研發成果技轉然後以「國際標準」商品化爲目的,改變國際實務的成功故事。
cPass 是由國立新加坡大學 Duke/NUS 的 Professor Wang Linfa 發明,與生技公司GenScript 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s (A*Star) 下的檢測開發單位Diagnostics Development Hub (DxD Hub),產官學三方協力的產品。
一個在當時還沒有疫苗自制產能的國家,卻能靠着務實接軌國際標準的做法,提供對於疫苗保護力替代終點(surrogate endpoint)的解決方式,也成功商品化。
如果真心要扶植臺灣生技產業去打國際杯,新加坡的做法纔能有真正的影響力。在追求「符合國際潮流的臺灣標準」的同時,也要根據「國際標準」研發,甚至參與帶領「國際標準」的制定,「臺灣標準」纔有可能站上國際舞臺,否則就永遠會是落入國族主義口號之下的半成品。
去(2020)年這個疫苗臺灣標準決策拍板的時候,全臺灣包括指揮中心甚至疫苗廠商們,都沒有人能預期臺灣會有一天進入今日疫情爆發的嚴重狀態。去年大約同時期臺灣纔開始接洽外購疫苗,當時上演的是,到現在都還在延續的BNT疫苗之亂。
以現在疫情爆發急需疫苗來合理化去年還是歌舞昇平時所做出的「臺灣標準」決策,這個實在過於牽強。
▲日本捐贈我國124萬劑AZ疫苗,15日在新北市全面開打,第一波開放年齡85歲以上的長者接受施打。(圖/記者湯興漢攝)
4. 公衆有知的權利。
政府必須清楚明白講出,國產疫苗是一款符合國際潮流的臺灣標準疫苗,但不是國際標準,並列出國際標準與臺灣標準的不同,有什麼優點與限制,最後由公衆選擇願不願意承擔風險接種國產疫苗。
這纔是臺灣作爲一個民主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真正的成功。
熱門點閱》
► 張誠/從「軍事」佈局看防疫作戰 談臺灣目前抗疫兩大「破口」
► 誰可以採購新冠疫苗?以歐盟及新加坡的制度爲比較對象(範國華、吳尊傑)
► 【疫苗卡關2】國產疫苗怎受國際認可?臺大教授:現在是做生物相容性的最佳時機!
► 吳昆玉/北市府開火中央!敵人在哪裡?不在本能寺 就在自家局長室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