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臺灣委員會缺「病友代表」 民團:談醫療不能沒有病人的聲音

▲響應2024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病友聯盟呼籲改善診斷、確保病人安全,推動實質病人蔘與是病安關鍵。(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臺灣」願景,更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加以執行,但成員中未見「病友代表」參與。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今(10)日表示,談醫療不能沒有病人的聲音,病人是整個健康照護體系中最核心,還是期待健康臺灣要有病人實質參與。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臺灣推動委員」。(圖/總統府提供)

賴總統上月22日召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首場會議,因參與成員多爲醫界代表而遭到批評,會後已指示未來委員會要增加藥界與護理界代表,但在最核心關鍵的病患仍未有代表參與。

臺灣病友聯盟今日舉辦「2024世界病人安全日記者會」,吳鴻來受訪時表示,感到相當可惜,病人是整個健康照護體系中最核心的,甚至可以說整個體制存在就是爲了病人,「臺灣是民主溝通開放的社會,任何事情應有各個利害關係人參與,談醫療就更不能沒有病人的聲音。」

吳鴻來進一步指出,健康臺灣部分會議有邀請病友出席,但沒有實質參與。她強調,參與不是病人在場旁聽就好,實質參與應該是要能夠發言、表決、意見被納入考量,推動病人安全,「病友意見受重視」是一大重點。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臺灣推動委員」。(圖/總統府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爲世界病人安全日,今年倡導主題爲「改善診斷確保病人安全」,吳鴻來指出,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成爲病友的時刻,希望社會大衆一定要重視病人安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大多數成年人,一生至少會遇到一次診斷錯誤;分析健康照護系統中可預防病人傷害,約有16%是診斷錯誤。

吳鴻來表示,今年WHO病人安全口號是「診斷正確、安全相隨」,彰顯正確且及時的診斷可保障病人安全並改善健康結果,更特別強調病人及家屬與健康照護的領導者及工作者相互合作,改善診斷流程,是維護病人安全的關鍵。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分享歷年接獲申訴案件與診斷相關的案例,包含誤診罹癌而被切除健康的器官、未看出有骨折或中風前兆導致延誤治療、不同醫師診斷不同影響病人決策。

林雅惠分析,現今過短的看診時間、個體差異、醫學發展局限與分科精細化都可能導致診斷錯誤的發生,除了現有病安機制,如想減少可避免的誤診,政府端應擴大整合醫療及推動家醫,並落實醫預法的根本原因分析預防機制;醫療端應引導民衆給予資訊並釋疑;民衆則應儘量固定醫師看診,必要時尋求第二意見。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李巧玲說明,將運用多元或數位模式來落實醫病共享決策,進而使診斷及治療方法更能貼近病人的需求,促進病人安全。

中央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指出,二代健保以來注重公民參與,制定了「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辦法」,近年也推出了健保快易通,從分享醫療資訊到疾病預測協助與資訊查詢,未來更將結合AI進行精準衛教與病人賦能,App也預計升級無障礙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