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志|金科的“無爲哲學”
遠處的水聲潺潺,就像在江邊。
時間如水,歲月溫柔,自然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開始豐沛地交織在一起。
漫步在奉節的金科·集美江畔中,就有這種一種魔力,讓人不由自主地與自然產生親密關係,光影、流水、色彩,都相融相生。
適度的留白空間,讓着一切都自然地發酵。
這是金科的“無爲哲學”。有所爲,更要所有不爲。金科的設計師需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思想,讓這些凝結造物的景色,能夠自然的生長。
自然自有萬鈞之力。這種“無爲哲學”,讓金科的景觀自成一派,也讓金科能成爲一股涓涓細流,撫慰着都市人的心田。
無爲山水
羣山峻嶺的三峽,是集雄渾與壯美爲一體的自然之詩。這裡險峻的高山,延綿的江水,深幽的密林,都是難以複製的自然畫卷,也是賦予設計師靈感的源泉。
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劉禹錫、王維,這些文豪大腕,也曾被這裡的大山大河所震撼,都在三峽留下的瑰麗的詩篇。
賦予金科設計師靈感的,也是山水。
金科·集美江畔所在的位置,正好背靠青山,面向長江遠眺羣山,"山"作爲一個很重要的依託映入眼簾。
“在我們的設計思路里,山是很重要的一根引線。”主創人員說,主入口引羣山入園,以“尋山”爲主題,用不鏽鋼山形來表現特徵,以山寫詩,描繪“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景象。
之所以“無爲”,就在“山”這裡,設計師就留下了無數令人想象的空間。它的背景並沒有太多紛雜的元素,而是直接採用了簡單素雅的白牆,不鏽鋼材質與白牆淡雅之間的對比,虛實之間把羣山的壯闊與柔美盡收眼底。
無爲光影
自然的空間更是一幅寫意畫,沒有精緻到底的切磋琢磨,更多的,是將自然的意向彙集在一起,通過空間的營造,讓他們自然發酵,釀成一杯馥郁的美酒。
金科·集美江畔的設計思路就是這樣。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情境:空靈、明淨。一點點下午的陽光,打在樹枝上,灑在水面上。透過時光的間隙在留白的牆面上雕刻成了畫卷,譜成了樂章。
一池淨水倒影着無垠的天空,周圍環繞着黑色礫石,孤植松樹立於小島之上,水景中勾勒的枯山水及遠山的倒影,像是一幅靈動的中國山水畫,雲水無涯,在山水中延伸出無限的遐想。
在這個地方,設計師巧妙地運動了玻璃磚。它大簡無形,既能做出空間的層次感與分離感,又能保證與周邊的植物、建築融爲一體,不會喧賓奪主。
“玻璃磚是時間和溫度的詮釋,給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和硬質石材給予了溫度。”
玻璃磚光影斑駁,見光不見景,空間虛實結合,若隱若現,引人入勝。
無爲歷史
再向前,引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拴馬樁。
古時,大戶人家立拴馬樁於陽宅之前,以彰顯門第,並在拴馬樁上雕刻精美的圖像,取其中的吉祥寓意起到鎮宅辟邪的作用。拴馬樁還象徵着門第禮儀,有客來訪,落馬—迎客—入院。
巧妙的做舊工藝,讓拴馬樁顯得別緻有頗有情趣。倒映着白牆青瓦,一幅夔門生活的花捲呼之欲出。
金科的“無爲哲學”,便是尊重自然之態,留下充分的生長空間。每一處小細節都是一份純粹,無論是空間的圍合、材質的變化、虛實的結合還是景觀的滲透,讓空間更原生,更熨帖。
這種“無爲哲學”,讓生活更慢一點,更簡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