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太空市場、數位基建、基因編碼 金融投資新方向

如果要在未來低軌衛星市場佔一席之地,火箭動力的研發與革新必然性就顯而易見了。圖/美聯社

在此動盪不安的時局,各國政府缺乏協調互信,我們更需正向思考創新領域,如何帶出產業差異性、增長影響力與穩固的國際關係。筆者不免俗的還是要將浪漫電影的「I will follow him」搖滾詩歌,轉化成辛亥革命百年後你我應共同關注的下個10年追隨方向:動力革新(Dynamic Revolution)、數位基礎建設(Digital Infrastructure)和基因重新編碼(DNA Reprogramming)。

太空市場的基礎,動力革新的必然

雖然戰爭衝突風險並非大衆所樂見,尤其是提升到星際等級威脅,但政府及民間也必須準備相關因應的投資,以求適當自我防衛的嚇阻能力。同時間如果要在未來低軌衛星市場佔一席之地,以利下一代無線通訊網絡、國土安全監控、氣候環境觀察的大數據發展,火箭動力的研發與革新必然性就顯而易見了。在國際強權裡,除了美中投入百億美元等級太空預算,目前其他國家也有一段投資差距,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複雜的國際關係中取得合作,以求達到進入太空的獨立性與經濟規模,筆者在此提出兩個面向的發展淺見:

1、軍民技術合作:如1987年工研院與荷商飛利浦合作成立臺積電,臺灣中研院今日亦具備相對成熟的飛彈推進器技術,民間則擁有提供歐美太空宇航器相關所需之電子晶片、飛航零件等經驗。如果可以適當結合成立如臺灣太空動力概念的合資公司,也可以帶來繼90年代半導體革命後的下一波產業商機。

2、國際策略夥伴投資合作:不論是美國目前民間的火箭運營企業、已進行中小低軌火箭太空飛行試驗的新創公司,乃至歐、日政府預算較侷限的太空單位,我們也可以運用適當金融資本投資技術方以取得友善回饋,如部分動力技術轉移在地化、火箭發射優先使用權,此方式可以透過經一定程度驗證的國際經驗降低初期風險,但也勢必犧牲了一定的獨立掌控權力及科研先機。

數位基礎建設,世界資訊的骨幹

10月在網路科技上,Facebook、IG與WhatsApp等相關平臺大當機長達6小時,與吹哨者提到臉書演算法相關操控使用者與獲利上的顧慮。另外,社交平臺正在移轉到新世代元宇宙概念以創造新商機。這些活躍的美中數位平臺可以影響到全世界數十億人口,包含你我的想法、溝通方式與商業模式。因此我們也必須考量整體數位世界中,如何去掌握先機並管理相對應的資安和惡意資訊侵入風險。

如美國總統拜登在接下來1兆美元基礎建設計劃中,也包含了網路寬頻的建置,身爲高科技製造中心的臺灣,除了前述提到如低軌通訊衛星的重要性,政府與民間企業也應該思考如何在數位基礎建設中建立戰略的合作面向。

萬物的起源,基因編碼再改造

如90年代的電影《侏儸紀公園》複製恐龍的夢想,到近年用DNA編碼改造的素食漢堡肉及去年抵抗新冠肺炎的mRNA技術,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在數位基礎建設的完善下(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運算、區塊鏈交易),近年來得到爆發性的成長開發潛能。

在這條DNA超級高速公路上,合成生物學根據《Synthetic Biology Global Market Report 2021: COVID-19 Growth and Change to 2030》報告,將由2020年86.4億美元市值成長到今年100.7億美元,並預期在2025年達到289.1億美元。將大自然已可運作機制,透過DNA逆向工程來製造出產業需要,解決食物供給、生化能源、醫療衛生和全球暖化問題,看來人類離上帝之手又近了些。

如20世紀爵士樂之父路易阿姆斯壯所提,筆者相信投資如音樂,或許有接近重複的音調、偶爾有着緊張的旋律,但我們如何從中找出律動並編制美妙的曲律,即是我們在音樂停止前的精彩。即使60年代已有太空火箭動力、伴隨90年代的數位網路通訊到2000年後的合成生物學,我們還是需要關注其投資連結及對國家產業的長遠戰略安全影響。10年之後,如投資佈局得當,期望與陳奕迅的歌詞一樣,我們與國際社會,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