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失業給付與疫後缺工潮
全球經濟在疫情期間遭到史無前例的衝擊,政府爲了幫助人民度過難關提供紓困金或是延長失業給付。像是美國,在2020年4月15日依照家戶年收入與婚姻狀態,直接給予民衆新臺幣34,000元到68,000元不等的現金來提振消費,更重要的是,聯邦政府將失業給付延長至多79周(超過1.5年)。這些措施旨在讓勞工於失業期間內仍然有穩定的所得來源,以維持他們的消費水平,讓失業者能心無旁鶩地找工作。
但延長失業給付卻也可能會引發道德風險,因爲在不用工作,仍持續有現金進帳的狀態下,人們通常會降低尋職的動力,甚至刻意保持在失業狀態以便領完津貼。因此,延長或增加失業給付一方面能幫助勞工在其艱難時刻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增加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卻扭曲失業者尋找工作的意願,造成不事生產的人過多,產生福利損失。衆多經濟學實證研究皆發現,延長失業給付會顯著增加勞工處於失業狀態的期間。
此外,失業給付的延長也會讓一些高齡失業者提早退休,因爲這些人歲數接近退休金請領年紀,他們便可利用失業給付延長,無縫接軌地接續請領退休金。此一理論上的猜想,也得到實證資料的支持,過去就曾有經濟學研究發現延長失業給付的確會透過上述機制,誘發勞工提前退休,離開勞動市場。
美國政府確實也擔心疫情期間太過慷慨的失業給付,會對勞動市場的復甦有負面影響,就曾研議停止失業給付的延長,取而代之是推行提早就業獎勵,也就是對於那些提前終止失業狀態,找到工作的人給予一定比例(例如:50%)沒領完的失業給付,作爲提早就業的獎勵金。然而這個計劃在政治壓力下,並沒有真的實施。
臺灣是少數有提早就業獎勵制度的國家,筆者與政大助理教授黃柏鈞的研究發現,這個政策確實能鼓勵勞工脫離失業狀態,重回職場。我們的實證結果顯示,提早就業獎勵政策顯著提升失業勞工找到新工作的機率,減少失業給付領取天數約6%、減少失業天數約9%,且對再就業薪資沒有影響,顯示縮短尋職期間不會影響下一份工作的品質。根據這個發現,各國要緩解延長失業給付帶來的疫後缺工問題,或許可以考慮效法臺灣政府的做法,施行提早就業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