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洗腎、糖尿病與男性

歷年洗腎病人中,男、女性別的差異,從1998年的女性較男性多1,400餘人,上升到2004年女性多出近3,500人,來到兩者差距的高點,然後差距就開始縮小;到2013年女性洗腎人數只比男性多出不到100人。從2014年開始,洗腎病人轉以男性居多,而且差距迅速擴大;到2022年男性大幅超越女性幾近8,000人。在短短八年之內,男性洗腎病人快速增加,背後的原因值得探究。

根據統計,每年新加入洗腎行列的病人,從2007年大約9,000人,快速增加到2022年的12,500人;如果進一步按是否罹患糖尿病來區分,發現未罹患糖尿病的人數每年都在4,000人以下。可見近15年整體新增的洗腎壓力主要來自於糖尿病。而洗腎病人性別差異的反轉趨勢,是由糖尿病病人的性別差異所造成。2007年時罹患糖尿病的洗腎病人中,女性人數略高於男性,到2008年時男性人數已高於女性;2022年時,男性較女性多出近7,500人。

近九年來,每年新加入洗腎行列的病人中糖尿病病人的比率都超過三分之二,而且持續上升。雖然糖尿病病人的平均洗腎年數比非糖尿病病人短,仍然導致洗腎病人中糖尿病病人的比率持續上升,2022年時已達53.4%,亦即洗腎病人中有半數以上是糖尿病病人。其中男性糖尿病洗腎病人佔男性洗腎病人的比率更高,達56.3%。

常聽人說臺灣是洗腎王國,洗腎盛行率世界第一。這種說法固然還有待驗證,然而以美國爲例,2020年臺灣的洗腎病人爲十萬餘人,換算成盛行率爲每萬人有42.6人,而同年美國的盛行率是每萬人有23.7人,不到臺灣的6成。至於新加入洗腎行列的病人中糖尿病病人的比率,全球相關統計都在40%以下,和臺灣的超過6成有極大差距。

糖尿病造成臺灣的洗腎人口快速增加,是肇因於糖尿病病人的快速增加?或是糖尿病的照護品質還有改善的空間?還是全民健保削弱了民衆降低自己醫療風險的努力?過去的研究雖然顯示臺灣的糖尿病病人發現得太晚,又惡化得太快;但糖尿病屬於慢性病,病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是達到良好照護成效的關鍵。而要求病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並不容易,男性病人更是如此。因此,藉助社區的社工及其他的人力、物力,來協助病人更好的管控糖分的攝取、藥物的使用以及運動習慣的養成等,是配合全民健保的積極性思考方向。

除了醫療效率的考量之外,糖尿病更是造成醫療費用激增的重要原因。2021年全民健保醫療支出的十大疾病中,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排名第一,年醫療費用超過575.90億點,其中透析費用爲483.74億點;第二名是口腔及唾液腺之疾病;第三名爲糖尿病,該年費用爲387.23億點。如果按當年糖尿病病人佔透析病人的比率爲52.8%,來分配透析費用,2021年糖尿病的醫療費用超過642億點(387.23+483.74×0.528=642.64),較2020年多了30億點以上,按一點折算一元計,即30億元。如果不是受限於專屬總額框定,透析費用的成長幅度會更高。再考慮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如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的醫療費用接近全民健保醫療支出的十分之一。

當前臺灣的少子化、高齡化,正在加速進行,未來醫療及長照的需求難以滿足,這些都是無可迴避的問題。以糖尿病和洗腎爲例,個人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努力;至於如何將全民健保轉型成更有效率、更爲永續的制度,則是政府責無旁貸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