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軌接待4家機構調研,包括興業證券、申萬宏源、盈驊資產等

2024年10月23日,九州一軌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10月22日接待興業證券、申萬宏源、盈驊資產、陳勝4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九州一軌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2人,爲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張侃,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證券事務代表林靜。調研接待地點爲上海。

據瞭解,九州一軌成立於2010年7月23日,起源於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下屬的勞動保護研究所,打破了外資在中國軌道交通減振降噪行業的壟斷,實現了技術和產品的國產化。2023年1月18日,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爲新噪聲法時代下科創板首隻軌道交通聲學環保新股。公司專注於聲音的物理屬性和信息屬性,深化大數據和工業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完成了從產品提供商到數據服務商的轉型,並構建了“一核兩翼多板塊”的業務格局。2023年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爲273,560,164.86元,其中預製式鋼彈簧浮置板收入佔比最高,達到41.26%。

截至2024年6月30日,九州一軌的前五大股東包括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廣州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發展基金等,持股比例分別爲16.63%、8.25%。公司員工構成中,研發人員佔比17.5%,工程技術人員佔比16.6%,市場及銷售人員佔比11.4%。2023年8月,生態環境部同意依託九州一軌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要任務是圍繞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需求,開展系統性研究,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

調研詳情如下:

一、公司的發展歷程

九州一軌成立於2010年7月23日,脫胎於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下屬的勞動保護研究所,打破了外資在我國軌道交通減振降噪行業的壟斷,實現了該項技術和產品的國產化替代。2023年1月18日公司登錄上交所科創板,成爲新噪聲法時代下科創板首隻軌道交通聲學環保新股。

近年來,九州一軌圍繞聲音的物理屬性和信息屬性,深化大數據和工業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完成了噪聲污染物理防治和聲紋信息數據運用兩大業務方向的產業鏈梳理,在技術和產品領域完成了從產品提供商到數據服務商的轉型,並構建了“一核兩翼多板塊”的業務格局:

“一核”即聲學專業研究,深入解析噪聲振動的物理屬性和信息屬性。

“兩翼”即精準物理防治和聲紋診斷開發,具體包括:基於防治主體的物理屬性,研發與運用減振降噪技術和系列產品,實現噪聲振動污染精準物理防治業務;基於防治主體的聲紋信息屬性,以聲紋解譯爲手段,運用人工智能、聲紋數據和狀態監測等新技術,拓展智慧運維、結構安全和病害治理等聲紋診斷開發業務。

“多板塊”即上述技術和產品在軌道交通、工業與民用建築、機械裝備、船舶工程等多場景的應用。

二、公司分業務收入情況

公司2023年年度主營業務收入273,560,164.86元,其中鋼彈簧浮置道牀減振系統收入71,474,162.87元,佔比26.13%;預製式鋼彈簧浮置板收入112,859,673.57元,佔比41.26%;聲屏障收入40,364,770.1元,佔比14.76%;隔離式高彈性減振墊收入2,529,401.75元,佔比0.92%;重型調頻鋼軌耗能裝置收入8,860,263.8元,佔比3.24%;其他收入37,471,892.77元,佔比13.7%。

三、公司的前五大股東及持股比例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前五大股東分別爲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廣州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北京國奧時代新能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安全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惠州展騰新興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分別爲16.63%、8.25%、5.64%、5.26%、4.13%。

四、公司員工構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職員工211名,其中研發人員37名,佔比17.5%;工程技術人員35名,佔比16.6%;市場及銷售人員24名,佔比11.4%。

五、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介紹

2023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同意依託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簡稱“工程技術中心”)。

根據《關於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的函》(環科財函〔2023〕74號)的要求,國家環境保護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圍繞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需求,在軌道交通減振降噪全生命週期管理、聲紋解析與軌道病害治理、車輛站場上蓋開發振動噪聲專項精準防治、行業裝備研發製造等領域開展系統性研究,突破一批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以減振降噪基礎材料創新、關鍵工藝創新、設計方法創新、製造技術突破等推動我國城市軌道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建立城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創新技術評估與驗證平臺,培養專業化人才團隊,爲國家和地方環境管理提供政策、標準、規範以及工程技術、設施運行管理等多維度支撐。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