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發起催生饒河夜市 開幕近40年創辦小故事回顧
松山饒河街觀光夜市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9/15 紀國章攝影)
夜市是臺灣重要的文化,在臺北有不少知名的夜市,其中,饒河街夜市美食衆多,受到不少老饕喜愛。饒河夜市自1987年正式開張,是臺北市政府與居民,爲了活化當地經濟,自行發起,如今已是臺北市著名的景點。
饒河街,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被稱爲「錫口」。由於鄰近基隆河,水運便利,成爲基隆、宜蘭等地貨物運往臺北的重要轉運站。然而,隨着時代變遷,基隆河淤積嚴重,船隻難以停泊。加上八德路的拓寬工程,饒河街逐漸淪爲次要道路,爲了重振生機,市政府和居民合作,催生了饒河夜市的誕生。
圖爲饒河街觀光夜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10/17 黃慶安攝影)
不過在1975年,當地居民得知政府有意將華西街規劃爲觀光夜市後,迅速行動起來。在200多戶居民中,僅有一戶反對的情況下,他們組成了28人的「促進發展委員會」,由張清標擔任主委。在時任臺北市長許水德的支持下,他們開始了夜市的規劃工作。1987年5月11日,饒河街觀光夜市正式開幕。
圖爲饒河街觀光夜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04/10 章家源攝影)
饒河街觀光夜市,夜市全長約600公尺,東起八德路四段和撫遠街交叉口,西至八德路四段慈祐宮,傳統的在地美食如割包、烤香腸、胡椒餅、蚵仔麪線、藥燉排骨、東山鴨頭等,也有知名的鳥卦、樹葉占卜等,時至今日,是不少民衆在假日會前往的觀光景點。
2002年,臺北市政府爲進一步提升夜市的觀光功能,在入口處設置了花崗岩地坪、紅木座椅、景觀燈等設施。夜市兩端各矗立一座金碧輝煌的牌樓,牌樓下還設有象徵夜市吉祥物的貓頭鷹銅像,爲夜市增添了獨特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