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集劇場」戲曲新世代 深掘古老哲學、混搭莎士比亞
當代社會,首重跨界資源整合,戲曲亦然!那是種截然不同以往的傳承能量,既是交流、推廣戲曲的媒介,更要能促使戲曲在創作中持續新生。爲此,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羣,特地設立《酷集劇場》專案,爲熱愛傳統戲曲、有夢想、肯實踐的創作者提供舞臺,體現實驗劇場之可能性。
辜懷羣表示,Cool(酷)不是字面上的「冷」,是因少有,而美麗,而閃耀亮眼!《酷集劇場》是個沒有傳統壓力的平臺,更是讓年輕人以戲曲嘗試創作的舞臺,藉此讓大家都感受到戲曲不同的酷能量。透過重重選拔、徵件,並面談各個青年藝術家,2016首波將推出由兆欣與臺北新劇團實驗劇場共同創作的京劇身體實驗《易》,以及由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劉亮延編導設計,北京最美男旦劉欣然之獨角戲《馬伯司氏》(即馬克白夫人)。兩位創作者站在不同角度看戲曲,構成一臺極富人文思維的好戲。
▼京劇身體實驗《易》。
京劇身體實驗《易》
首部京劇「身體」跨域創作:以《易》問藝,剝除自我、衝撞傳統,重組功法──刨掘你內心的蠹蟲,寬慰你的人生境遇。《易》是臺北新劇團首次嘗試「實驗劇場」的創作。所謂的「非京劇」,是以京劇元素入手,解構京劇;所謂京劇身體實驗,是從《易經》邏輯原理髮想,藉符號延伸轉繹,省思「身體」與「社會」的關係。創作過程中,演員試着回溯清朝三慶班《身段譜口訣》中幾近失傳的功法,歸零重練山膀、雲手與腳步。進而以極簡式的剝除,嘗試將身段褪去華麗外裝,回到「元素」構成之初始,在聚合、衝撞、乃至迸裂、萌生的過程中,與自身、與社會環境相互對話與詰問:我們如何面對那深埋內心,最不堪、最陰鬱的那一處角落?如何與體制相互抗衡而又互利共生?人生在世,何其不易!
▼《馬伯司氏》。
《馬伯司氏》
最難的莎劇女角,最美的北京男旦,爵士京劇搖起來:劉欣然繼百場《曹七巧》後,再獨戰史上最妖豔的馬克白夫人被喻爲北京最美男旦的劉欣然,多年來演遍古今中外重要的文學劇本,這次將與劉亮延再度攜手挑戰莎劇。在這出全新創作,跨界成分相當高的獨角戲作品中,劉欣然儼然已掌握了更純熟的職業身分的自省。此外,在臺灣當紅影視、劇場作曲家柯智豪的爵士京劇編曲中,讓《馬伯司氏》的京劇唱腔有了更自由奇妙的發展。
關於劇本,劉亮延大量引用了1904年的翻譯家林紓的譯文,這是他對近年來東亞文化翻譯論述的反思。在這個劇本中,他讓翻譯家成爲角色,讓原文與跨文化想像相互對話,希望拋出一個體悟──扮演何嘗不是一種文化想像的實踐?
《酷集劇場》一票雙戲,9月1日至9月4日,晚間七點半,臺泥大樓【士敏廳】,購票可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易》導演兆欣(左)、《馬伯司氏》導演劉亮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