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農委會的改革不能只做半套
爲防堵「假農民」請領老農津貼,日昨立法院三讀通過「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案,老農津貼的請領門檻,將由現行農保年資六個月,一口氣提高到十五年;此外,加保六個月以上不滿十五年者津貼減半。根據統計,新法上路後平均每年可幫國庫節省卅餘億元。
修法前,年滿六十五歲、入農保滿六個月的「所謂『農民』」,可請領每月七千元的老農津貼。然而,監察院多次糾正指出,不少民衆爲請領津貼而大鑽法律漏洞,在六十五歲前購買農地入農保,成爲「假農民」。就連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說:「一些穿高跟鞋的、穿得趴哩叭哩的,還有開賓士的,也請領老農津貼」云云。
坦白說,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說白一點,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顯現,但話又說回來,那也是「公部門」政策制定上所常見的趕不上「民間」實際潮流與趨勢的「漏洞與巧門」,我們不想怪政府,更不想假道學、僞君子地批判「假農民」,只希望政府與立法院袞袞諸公能及時正確的「亡羊補牢」。
准此,期待「過去種種,猶如昨日死,未來種種,猶如今日生」,在此番肯定農委會提案修法的努力與立法院朝野藍綠的「齊心協力」外,要特別提醒農委會與立法院的是,所謂因新規定津貼被減半、約略兩萬六千人的「新農民」,將有六成在五年內可以符合領取全額資格一事,農委會與立法院的「魄力改革」,可千萬不要「只做半套」,實應「畢其功於一役」地「毋枉毋縱」,方能落實真正的「轉型正義」。
●作者胡文琦,臺北,文史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