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換位思考之評議

劉性仁

日前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所主辦的「2014年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學者針對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進行研討,主辦方甚費苦心希望兩岸學者分別能者對方的立場來審視兩岸政策,雖然無法找出一定的解決方案,雙方對於建立互信及換位思考各持不同看法,從不同視角進行探討,然而其中亦有相當多的無形共識,值得探討。而大陸學者偏重於兩岸政治行爲者之間、兩岸政府的作爲,從頂層設計往下,習於大陸決策模式;而臺灣學者則偏向於兩岸人民共同去努力,強調基層民意的重要性,先有生活共同體纔有命運共同體。但無論如何,要兩岸換位思考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難度,畢竟兩岸各自堅持的立場及原則,短期內不可能調整,而我們所必須做的工作是,雙方都必須進行觀念思想解放,換位思考纔有可能性。

我們都同意兩岸互信基礎薄弱及交流進展都面臨困境,也常常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變與不變總是在調整中,夾雜着時空背景及單一事件影響,使兩岸間的互信備受考驗,無論是一箇中國框架或是一箇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的解讀和主權與治權的探討,兩岸都處在一種無法達成一致性意見狀態,這雖是正常的狀態,但也是一種現實的無奈,兩岸若想換位思考其難度之大恐短期間很難突破,其主要的關鍵點還是在於觀念的差異及所處位置不同彼此所存在的歧見。

從研討會中,我們更加看清現實的狀況,兩岸不再是瞭解的不足,而是對話溝通無法達成有效的共識;無論是臺灣朝野政黨、兩岸三黨間、兩岸政權間、國際及國內間、國家與政府間、統獨認同間,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世代受到不同環境及背景的影響,透過研討會的表述,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

我們不能期待透過一兩場的研討會就能找出兩岸突破的法寶,但卻可以使我們確信一些事情。我們也不能務虛談論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等道德性的呼喊,應用到現實政治中,回到政治學理論及現象的本質,我們不能浪漫的期待,必須從利益目標、手段與目的的核心本質中來找尋兩岸關係新的理論及突破口

此外我們對於一些不可能的事,不能再抱持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例如APEC馬習會、大陸放棄臺獨及接受中華民國、臺灣接受現階段統一及一國兩制、兩岸可以換位思考等,固然有期待有努力的目標,但對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我們無須花太多心力在無解的議題上,只會浪費雙方的精力。

夾雜着國際因素,我們不能小覷國際因素及國際間透過各種事件和兩岸各自互動間的殺傷力;兩岸本身就存在對於一些概念及名詞解讀上的差異,更遑論其他國家對此的看法,因此兩岸問題的解決無形中也因爲國際的作用而增加難度。

筆者必須讚許這次的研討會,開創兩岸良性探討兩岸政策的空間,也讓大陸學者更能清楚完整對照來看。其中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明確地從憲法角度來陳述國民黨的主張選項,但也沒有否定其他選項,只是這些其他選項並非國民黨的選項,這是十分清楚的;此外桂主任點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政黨的主張並無法超越及代表馬政府的主張,這種分際的拿捏值得高度的肯定。

透過研討會,我們也很清楚認知民進黨不會在2016年前對服貿、貨貿、監督條例放手,但也必須提出告誡,民進黨2016若執政,恐怕重大政策要過關也會面臨被杯葛的命運,雙方互相杯葛的結果,就是臺灣籌碼一分一秒的流失,時間越來越不站在臺灣這一邊,這是臺灣民衆的悲情宿命

總之,我們應跳脫文字的泥沼,大陸偏聽的指控、參訪其結果又如何?兩岸要換位思考談何容易,核心在於雙方並沒有觀念的解放與思想的開放,兩岸既沒有終止敵對狀態,也沒有做到完全的求同存異,我們不停地反覆討論這些議題,或許有一點厭倦,也有一股失落感及無奈感,但研討會的舉辦終究把大家拉回現實。

順便一提的是,我們必須思考陸生究竟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何種角色?陸生羣體與學者不同,是長時間地留在臺灣觀察臺灣社會,有他的特別性。對於兩岸關係目前進展的現況,透過研討會筆者認爲可以清楚看出幾項趨勢:

1.2016年前兩岸經濟及政治突破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

2.兩岸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恐成爲道德上的訴求及喊話

3.臺灣朝野對立氛圍及公民團體的涉入勢將影響兩岸關係發展

4.國際因素對於兩岸進展的影響不可小覷

5.兩岸三黨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放棄底線及立場堅持

6.要想超越九二共識其難度甚大

7.陸生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將扮演何種角色值得關注

8.兩岸若無法進行觀念及思想解放,突破進展難度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日前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一國兩制在臺灣具體實現形式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臺灣同胞利益安排;他並表示,在涉及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任何的妥協與動搖;他並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大陸要追求的不只是形式的統一還必須是心靈的契合;同時,他再一次明確反對臺獨,認爲這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這一番談話,對於兩岸換位思考也深具啓發意義。

臺灣方面對於大陸當局的底線不能有誤判及錯誤的認知及想像;大陸方面對於臺灣當局及民意的趨向也不能有與實際不符的想像;倘若兩岸雙方能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的解放與創新,那麼兩岸關係的發展纔有出路可言。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