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無恆產,則無恆心 看《麥路人》的悲哀

▲《麥路人》描繪一羣小人物,基於各種原因集結於24小時速食店辛酸,下同。(圖/華映娛樂)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臺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麥路人》是最近香港出品的一部劇情片,主要講述在香港的「麥難民」(McRefugees)的故事,描繪一羣小人物,基於各種原因集結於24小時速食店的辛酸,反映現今社會貧富差距社會底層問題粵語中《麥路人》與「陌路人」同音,更呼應其主題

劇中郭富城飾董浩博阿博),他曾是金融界的才俊,因虧空公款入獄,終日在24小時速食店借宿,店內有不少同路人與阿博爲伍,相互扶持,共同面對挑戰,走過人生低谷。

其中有剛離家出走的少年深仔顧定軒飾)、一個救人卻救不了自己妻子的消防員(萬梓良飾)不敢回家,只在速食店癡癡的等、一個找不到工作,靠街頭賣畫維生,最後淪爲竊盜的口水祥(張達明飾)、一個爲奶奶還債且帶着小女兒囡囡的單親媽媽(劉雅瑟飾)、及廟街落魄歌女的阿珍(楊千嬅飾)等等。

人物描寫細膩,充滿人情味,看得令人心酸,感慨萬分。尤其阿珍唱出梅豔芳的經典金曲心債》,使人揮之不去,大大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更點出了全部戲中最重要主旨:「明明用盡了努力,但有些問題仍然無法解決,人生就是這麼無奈。」

「麥難民」一詞源於日本,在2007年開始出現於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他們一般在象徵性的購買了一杯咖啡之後,就以顧客身份在餐廳內留宿過夜。香港麥當勞自設立24小時營業的分店後,便有人以其爲棲身之所,遍佈位於佐敦道、荃灣街市街、旺角西洋菜街尖沙咀金馬倫道的分店等,情況也受到各區區議員關注。

該部電影,本預計今年春天上映,後來遇到疫情,只能在疫情緩和之後才推出。期間剛好疫情加劇,麥當勞曾禁止在餐廳用餐,只能外帶,也造成24小時營業的店會關門,讓「麥難民」無處可去,更讓人感受到社會底層人士的悲哀。

「麥難民」人數在香港是逐年增加,據2019年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截至2018年底,香港露宿街頭者的登記人數,已由2013年的780人,上升至1270人;而另一份國際青少年商會在2018年的調查,則發現一年有334人長期在香港麥當勞過夜,對比2013年僅有57人,大幅上升了近6倍。

誰不想回家,晚上在家裡睡個好覺。「麥路人」裡的這羣同是天涯淪落人,並非無所事事,不想工作的無業遊民。而是買不起一個小小的窩,甚至連租都租不起的可憐人。

香港的房價所得比,已多年蟬聯全世界最高的城市,造成中產階級買不起房,年輕人對買房絕望。來自世界各地的炒房資金,聚集香港,也加深香港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形成房價高漲的民怨,讓「麥難民」問題更加嚴重。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一段話:「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

恆產指家庭固定的產業,如土地、田園、房屋等,也就是不動產。因此翻譯成白話是說:「沒有家產,但有安定的心,只有特殊的君子人。但老百姓,沒有家產心就容易浮動。一旦心變得浮動不安,就容易放縱乖僻,那麼違法亂紀的事,沒有做不出來的」。

這是孟子在提醒爲政者,要給人民創造豐衣、足食、安居的重要。如果老百姓飯都吃不飽,沒固定的居所,心就容易不安,心不安就容易出問題。中國古代很多社會的大亂,就是因爲天災饑荒或政府不德,人民生活困難,最後選擇挺而走險。儒家也因而認爲「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所以統治者應該「制民之產」,實行民有制,藏富於民。

滿清末年孫中山先生看到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立國,可惜一般的農民都沒有田,他們所耕的田大都屬於地主所有,因此孫中山先生那時就提倡「耕者有其田」。

國民政府來臺後進行土地改革,先從「三七五減租」做起,再來「公地放領」,最後實施的就是「耕者有其田」,也因此奠定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新加坡李光耀建國時也強調要讓人民「住者有其屋」,而後政府住都局的「組屋政策也大體實踐了這個政策。

然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嚴重,各國政府爲了救社會、救經濟,窮盡所有力量推出不同的方案。我們可以歸納成最重要的兩項工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先利用貨幣政策緊急的救「市」,之後再用財政政策來救「世」。

美國聯準會兩次的緊急降息,帶領全世界的央行又回覆到幾乎零利率的狀態。貨幣政策的放水救市,除了助長市場波動劇烈,更擴大資產泡沫。而財政政策的紓困、補貼,及租稅減免,借債融通,造成舉世的公共債務膨脹,各國國債都大量增加。

很多人看到低利率會再持續很長的一段期間,又擔心公共債務膨脹,未來購買力下降,就去尋找保值的房地產。因此也造成最近臺灣房地產的交易絡,房價走勢像是又回到牛市的行情。社會對房地產又開始有顆焦躁的心。年輕人看到房價又漲,就開始絕望。我們真要擔心孟子的哪一段話又將再次應驗。

幸好,有識之士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爲臺灣銀行家雜誌撰寫兩篇專刊,主題爲「景氣循環與金融穩定之鑰-超前部署總體審慎政策工具」與「房價循環與央行政策之應對-房價持續上漲,可能損害長期經濟成長」。

他認爲目前低利率、高房價,同時有大量餘屋被閒置,企業投資房地產與建商餘屋貸款又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房價續升不僅無助經濟復甦,恐怕會導致更嚴重的資源誤置,應該正視房價持續上漲對臺灣資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對經濟、生產力造成的長期損害。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就超前部署,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

最近也看到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於立法院財委答詢時證實,確實已與國發會等跨部會討論打房議題。然而房地產因爲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政府在下手時往往猶豫不決。

本來的反循環政策,甚至遲遲不敢下手,下手時又造成加重循環的效果。因此要建議政府相關部會,一旦討論出結果,一定要勇於任事。不要錯失良機,讓該做的機會從怠惰中溜走,造成未來更難解的問題。

熱門推薦》

►謝金河/臺灣窮得只剩下臺積電?

李沃牆/新臺幣匯率28元會成爲短期新常態嗎?

►縮短城鄉差距 臺北房價爲什麼掉不下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