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深化銀行業科技應用 持續推進轉型升級新業態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羅知之)“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持續鍛造數字化競爭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取得了較爲豐碩的成果。”今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在“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表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銀行業應吸收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感受新經濟的脈動,促進銀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數字化轉型推動銀行業孕育新業態,煥發新動能。”劉峰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好風正勁,將成爲引領高質量經濟發展,助力“雙循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的重要力量。
具體表現在,一是數字化經濟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6.2%。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數字金融生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科技賦能下,通過對“數據資產”的管理,銀行業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推動全棧數字化建設,全面提升流程管理效率、風險定價能力、精細化運營能力,服務效率持續提高。
二是制定清晰的數字化轉型目標,金融科技力量穩步提升。中國銀行業主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時代機遇,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目前,各家銀行機構將金融科技上升至戰略層面,在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和監管部門銀行業信息科技發展規劃指導下,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本行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確立了更爲明確、清晰的數字化轉型目標,並在組織架構、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探索。戰略上的重視帶來了金融科技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持續投入。《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顯示,2019年,大中型上市銀行平均科技人員佔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資金佔營業收入比例約爲2%。部分銀行還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數字金融等子部門推動數字化轉型,目前共有12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
三是改變銀行業服務形式,打造智慧、開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便捷性的重要途徑。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銀行機構積極踐行服務實體經濟、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化數字化應用能力,創新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探索應用基於數據驅動的資源精準配置、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智能化,充分滿足了用戶個性、廣泛的數字化服務需求,打造了智慧、開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務。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銀行業提供的大量“非接觸金融服務”,有效促進了經濟的“血脈暢通”,及時滿足了社會民衆金融需求。比如,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與全國工商聯組織發起倡議,100多家銀行共同參與的“無接觸助微貸款計劃”,爲助力打好疫情阻擊戰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
談及金融科技,劉峰認爲,隨着金融與科技融合進一步深化,中國銀行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金融科技應用成果,數字化、智能化產品層出不窮。這些金融科技應用成果在解決信息不對稱、數據孤島、個人隱私保護等行業“痛點”,提升KYC、獲客引流、精準營銷、智能風控等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爲行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解決方案和思路。
“近年來,‘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爲’的理念廣爲業內認可,銀行服務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隨時、隨地滿足用戶的金融服務與非金融服務需求是大勢所趨。在開放服務領域,銀行機構積極探索和嘗試,通過API、SDK、H5等金融科技應用輸出銀行服務,與民衆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無縫融合,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觸達能力,充分滿足了C端對高頻次場景金融的需求。比如,在創新支付領域,不少銀行機構探索應用指紋、聲波、虹膜、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讓用戶享受到了更爲智能化、無感化的支付服務,讓銀行服務觸手可及。”劉峰說。
如何發揮行業協會平臺作用,助推銀行業實現高質量數字化轉型?劉峰表示,通過穩妥開展金融科技的應用和模式探索,中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應清醒地意識到,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仍處於初級階段,挑戰依然不小,道阻且長。中國銀行業協會作爲行業社會組織,將積極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的職責,廣泛借鑑金融科技在行業的成熟應用經驗,夯實信息科技基礎,增強自身信息技術服務能力,促進與金融機構間的經驗交流與協作,助力銀行業高質量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