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陸股步入牛市 選對股更重要

上證指數近日收復3,300點整數關口,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陸股從3月低點至今漲幅超過兩成,正式進入牛市定義A股市值突破10兆美元,爲2015年6月以來首見。滬深兩市成交額創五年新高,A股日交易額站穩人民幣1兆元可望成爲新常態

這波牛市背後反映的邏輯,首先就是貨幣與財政寬鬆浪潮席捲全球,所推動的資金行情。連一向保守的中國人民銀行,也從7月1日起下調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人行這兩年貨幣政策多半從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手,重點在釋放流動性,通常不輕易調整再貼現利率,先前下調已經是2008年11月金融風暴期間的事。所以這次動作市場帶來極大的鼓舞,壓抑許久的金融股因資金成本降低,獲利可望提升,引爆大型資金買盤跑步進場,成爲帶動陸股大漲的動力。

第二個支撐牛市的理由,則是市場開始反映2021年經濟企業獲利的高成長率,分析師預估中國2021年第一季GDP年增率可能出現高達15%的雙位數成長,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則更佳。也因此,儘管外在仍有疫情再起的干擾,加上中美關係還是緊繃,但因爲狀況多在預期範圍內,不影響經濟復甦的腳步

一些人擔心陸股會不會重演2015年暴起暴落的現象,其實今年行情跟2015年有很大的差異。從資金結構面來看,2015年陸股主要靠大量槓桿資金驅動,券商融資場外配資過熱,當時散戶持股市值比例雖然僅兩成,但交易額卻高達八成以上,不健康的結構自然易造成股市崩盤。

今年A股則是由基金外資保險法人資金主導,尤其從5月開始,北上陸股通的交易額更是首度超越滬港兩市融資(簡稱兩融)交易額,這代表外資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逐漸超越散戶。法人偏好長期投資龍頭地位、有穩健獲利的優質股票,A股不至於再像2015年那樣暴起暴落。

再從政策面來看,官方推出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改革,修訂新證券法;同時鼓勵銀行設立基金公司、提高法人配股比例等方式,引導長線資金入場,這些做法均有利A股結構日趨健康,降低槓桿資金過熱的風險,未來法人仍是主導A股的核心力量。

牛市行情的投資策略也非常重要,雖然許多投資人都把指數當作最重要的觀測指標,事實上,當經濟結構改變時,指數跟個股走勢會有很大的分歧。以港股爲例,恆指今年截至7月9日的累計報酬率爲-7%,表現遠遜於上證指數(13%),此因恆指前五大成分股中,匯豐銀行受香港問題影響,累計跌幅高達39%。但恆生科技指數漲幅卻高達52%,恆生醫療保健指數也高達36%。

就連A股個別板塊表現也差異極大。上證指數今年截至7月9日的累計報酬率爲13%,市值最大的貴州茅臺漲幅就逾40%,排名第二到第四的金融權值股卻介於-9%~1%之間。金融地產股陸港股指數權重很高,投資中國若只是侷限在指數ETF,反而失去加碼新經濟及新產業的機會。所以今年選股不選市還是很重要,纔不會莫名錯過牛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