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無法將1顆土豆送上太空的中國 現在想載人上火星

(原標題:美媒感慨:"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的中國,現在想載人火星

“我們怎能算是強國呢?我們甚至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

央視9套2012年首播紀錄片神舟七號》介紹,時值美蘇冷戰,蘇聯實現載人航天的消息震驚了世界毛澤東發出這句感慨。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與美國拉開“太空競賽”的序幕。1958年初,美國衛星也成功發射。5月,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之後,中國航天像是按下了“快進鍵”。最近,天問一號從火星傳回視頻,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3名中國人首次進入了我們自己的空間站。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又提到了那句話——中國曾說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現在他們目標火星。

CNBC報道截圖

29日,CNBC報道稱,在美蘇太空競賽時,中國還是“無名之輩”。但毛主席說出那句話後,中國發射衛星、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現在還要“3步走”建設火星基地。現在的中國航天成就滿滿,野心勃勃。

火星車行駛車轍

但是CNBC記者依然沒有跳出“美蘇爭霸”的思維方式,認爲“宇宙成爲美國和中國競爭科技霸權的又一戰場,太空競賽會對地球產生科技和軍事影響。”

文章列舉中國航天的一系列成就後說,現在,中國將目光對準了火星。5月天問一號成功降落後,中國計劃在2033年載人探測這顆紅色星球

“近些年,中國爲了實現日後的計劃,正在積極申請空間技術有關專利,”CNBC稱。

這家財經媒體委託專利調研公司GreyB所做的統計顯示,在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之間,中國有關實體申請了6634項與太空旅行相關的專利,包括太空車和各種設備。其中,近90%的專利申請是在過去5年半內提交的。

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申請最多太空技術專利的前3家實體全部來自中國,第4是美國波音公司。“但並未明確提及是哪3家中國實體。這凸顯了中國希望以多快的速度開發更先進的太空飛行所需技術,”CNBC認爲。

“這些專利不僅標誌着中國空間技術上的創新水平,而且代表了一套深思熟慮的戰略,用於保護創新成果,並收穫經濟利益,”GreyB知識產權解決方案副總裁維卡斯·賈(Vikas Jha)稱,“在不久的將來,航天空域的大部分專利都將歸中國所有,除非有其他國家效仿。這意味着中國可以成爲私營企業和政府使用太空技術的看門人。”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圖源:人民網

CNBC稱,美國和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諸多方面正在爭奪主導權,太空將成爲另一個前線,雖然美國目前仍是這一領域的主導。

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佩斯(Scott Pace)對CNBC表示,“美國在太空能力的所有領域總體上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正在迅速縮小領先優勢。”

“美國有強有力的太空探索政策、明確的方向以及有能力的盟友和合作夥伴,”他說,“美國面臨的挑戰,與其說是中國做了什麼,不如說是美國實施自己計劃的能力和速度。”

去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湖南韶山交接後,進入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存。

圖源:湖南紅網時刻

1970年7月14日,中國確定“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爲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基礎。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和奮鬥,從曙光飛船到神舟飛船,從“714”工程到“921”工程,我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之路。

60年來,中國從“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到把120多種航天食品帶上自己的空間站。中國航天事業不僅取得矚目成就,還跳出狹隘的太空爭霸思維,空間站向世界開放項目申請,歡迎外籍航天員日後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