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勒修特與NSO 合奏華爾特的懸疑

德國大提琴繆勒修特(Daniel Muller-Schott,見下圖,NSO提供),今晚將與指揮呂紹嘉帶領的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華爾頓(William Walton)大提琴協奏曲。華爾頓曾在上個世紀寫作大量電影音樂作品充滿畫面感,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是獻給大提琴家皮亞第高斯基的作品,充滿懸疑浪漫色彩,是馬友友的拿手曲目之一,臺灣這是第一次演出。

現年卅六歲的繆勒修特十五歲時就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首獎,曾受教於大提琴巨匠羅斯托波維奇,是目前國際樂壇最被看好的年輕演奏家之一。高大帥氣的繆勒修特是足球迷,自己也踢足球

繆勒修特一九七六年生於慕尼黑母親大鍵琴演奏家,從小就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長大。五歲時母親帶他去參觀一場音樂會彩排,他被臺上獨奏的大提琴聲響迷住了,一頭栽進大提琴世界。當時在臺上排練的,正是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

求學期間,繆勒修特陸續於德、英、奧等地拜師,與華爾特‧諾薩、海因裡希‧席夫等人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慕特基金會獎學金,得到和羅斯托波維奇學習一年的機會。繆勒修特感念羅斯托波維奇的教導,尤其那股對音樂無比的熱情,總是讓他感到熱血沸騰。「羅斯托波維奇希望我從宏觀的角度去了解一首曲子,而不是隻停留在大提琴的世界裡,因此他總是在鋼琴上示範,讓我瞭解大提琴和樂團之間的關係。」

繆勒修特於一九九二年贏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首獎後,來自各地的邀約不斷。他獲得和阿胥肯納吉、杜特華、庫特馬舒普列文等指揮及知名樂團合作的機會,並陸續與DG、EMI等唱片大廠簽約錄音。他二○○六年錄製的華爾頓大提琴協奏曲,獲得德國樂評肯定,他的演出也被視爲這首大提琴協奏曲繼皮亞第高斯基、馬友友之後的最佳詮釋者

華爾頓是廿世紀作曲家曲風具後期浪漫派印象派特色,一九三○至六○年代之間曾大量寫作電影音樂,最著名的是爲勞倫斯奧立佛執導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哈姆雷特》配樂。他最爲人熟悉的作品是分別提獻給海飛茲、亨德密特以及皮亞第高斯基的小、中、大提琴協奏曲。

華爾頓大提琴協奏曲充滿電影感,第一樂章由大提琴一口氣表現長達十多分鐘的詠歎調,如泣如訴,在管弦樂團烘托的懸疑氣氛中,宛如一位四處流浪詩人進行控訴。第二樂章激動且充滿火氣,以一連串炫技樂段和樂團你來我往過招。第三樂章從慢板過度快板再回到慢板,大提琴和樂團間有一長串辯論對話

今晚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除了華爾頓協奏曲之外,NSO國家交響樂團還將演奏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拉威爾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