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違規低保,不妨引入第三方評估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洪磊)1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爲《清理違規低保不妨引入第三方評估》的評論。低保制度歷經近20年的發展,爲城市和農村的許多困難羣衆織就了一張“溫飽之網”。但是,一些地方出現的“人情保”“關係保”“開着小車吃低保,住着洋房領救助”等現象,損害了低保的兜底本義,侵蝕了社會公平。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曾多次開展集中整改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違規低保仍未絕跡。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10萬餘人,其中有大量的“人情保”“關係保”。9個月後,又有13.9萬違規低保對象被清退。
違規低保一茬茬地出現,成因是多方面的。最近,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一項調查,向我們揭露了一個在現實操作中常被忽略的原因。據報道,有河南淅川縣的農民反映,他們那裡的農村低保發放混亂。淅川縣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坦言:辦公室只有四個人,對全縣五六萬低保五保戶資格不能做到全部覈查。
根據規定,困難羣衆申請低保的流程大致可概括爲羣衆申請-審查受理-家庭調查-民主評議-審覈審批-資金髮放-動態管理。在此過程中,審覈審批是承上啓下的重要一環。但由於人手短缺,低保資格覈查難以覆蓋全縣;即便是抽查,也多是依靠村委會的材料。如此看來,淅川縣民政部門似乎有苦難言。相信這個難題在其他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中央強調,要強化低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覈問責,切實做到低保工作事有人管、責有人負。面對人手短缺的難題,在保證其他環節公正公開及相關部門切實負責的基礎上,需要創新管理思路,採取及時的應對措施。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建立重大政策落實督查問責機制,開展第三方評估。遵循這個精神,在機關編制有限的情況下,破解人手短缺的難題,可以放寬視野,研究適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審覈和評估機制,從而增強覈查的真實性和社會認可度。
當前,在安全監管、扶貧監管、環境保護等工作領域,第三方評估機制已經逐漸成爲潮流。引入有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違規風險,符合“陽光行政”的現代社會治理思路。在低保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實踐中已有先例。早在2002年,民政部就曾經委託兩所大學組成20個工作組,對全國100座城市、一萬戶家庭的低保情況進行抽查。2014年6月底,湖南在全省範圍內集中開展城鄉低保專項整治時,行動效果就是交由第三方機構評估,評估結果與各級民政部門績效考覈掛鉤,以此形成工作倒逼,確保行動實效。
事實上,河南今年也將在低保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據新華社報道,近期河南省民政廳正在對全省26家社會工作機構的社工進行專項培訓。隨後這些社工將對全省低保工作進行一次全面、客觀的核查評估。這是河南首次引入第三方社工機構對低保工作進行“體檢”。公衆期待,河南的這項工作能夠真正取得實效。
作爲一項兜底制度,低保能夠發揮雪中送炭、扶危濟困的重要作用。針對低保資格覈查中人手短缺的現實短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有針對性地健全體制機制,適當引入第三方審覈和評估機制,實現低保對象“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才能使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困難羣衆。
(原標題:清理違規低保,不妨引入第三方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