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美珍/你的心比胃 需要更多的食物! 

運動可以產生快樂的腦內啡,讓身心皆愉悅。(圖/達志示意圖

文/丘美珍

心裡有着想減肥的念頭已經很久了,每次低頭一看自己腰腹之間的隆起,就深深感覺到什麼叫做「身不由已」。即使人類已經宣稱未來可能移民到火星上了,對於身上這幾斤肉還是常常一籌莫展。

我開始回想身上這些不請自來的脂肪細胞,每一個都各自承載了獨一無二的歡樂或壓力記憶

它們有些來自我午後跟孩子相處的時光。下午四點接孩子從學校回家,飢腸轆轆的孩子總要吃點甜點鹹點,我跟他們邊聊着學校的趣聞,一邊也陪着吃了幾口。同樣的點心進了孩子的體內彷彿不留痕跡,但是留在我這裡的只能說是罪證確鑿

有些來自週末晚上全家一起窩在客廳的時光。我們看着電視上的電影或DVD,一部長片通常是一個半小時,其間不論喜怒哀樂,我們佐以黑輪、鹽酥雞和珍珠奶茶相得益彰,尤其全家同享天倫之樂,滋味更添幾分。

或者一人獨處在家寫着稿子的時候。截稿在即,敲着鍵盤的手卻打不出有意義的字句,於是起身在屋內遊走,以獵人心情,偵測家中何處藏有高熱量不負責任的巧克力、可樂果鳳梨酥。見獵,心喜照單全收。壓力轉換成熱量,儲備在體內,一夜之後質變成脂肪,與我不離不棄。

脂肪的身世並不單純。在人類演化的歷史上,食物幾乎永遠是供不應求的,能夠真正吃飽的年代不多,所以人體內必須擁有「熱量銀行」。這樣,在食物充裕時,有效地把多餘熱量儲存在體內,以備食物匱乏時能夠活下去,這就是脂肪最原始的功能─人體內的終極救命英雄。

甚至,我也猜測着,人到中年以後新陳代謝變慢,吃進較少的食物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其實也是演化的恩典。食物從來都是珍貴的資源,必須先給部落裡的小孩和年輕人,這樣才能繁衍下一代。也就是說,中年人身體,其實是極有效率的身體,仰賴不多的食物就可以活下去。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因爲種種因素吃得太多。認真的身體一樣依照基因設定做它該做的事,所以,脂肪細胞就這樣一個一個被撐得飽滿,它讓我們的下巴變得渾圓,脖子出現紋路小腹不再小,大腿變得更粗。

▲常常是心比胃需要更多的食物,而吃進過多的熱量。(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我們爲什麼吃得遠比我們需要的還多?這些多出的食物,或許因爲不是身體需要的,而是你的心情需要的。有時候,你的心比你的胃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從空虛轉盈滿,從壓力中找到平衡。心的喜怒哀樂,需要食物做爲佐料,讓悲傷減半,讓幸福加倍。

以上是我胡思亂想的道理。接着,站在體重計上,看到那個數字時,我下定決心要減肥了。但是,到底需要減幾公斤呢?

就減肥的技術來說,用BMI(體重 / 身高公尺平方)可以算出最適體重,如果BMI指數落在18.5-24中間,就是正常的。

但是,正常不表示令人滿意。看起來的樣子好不好,纔是重點。

回到身體承載的記憶中,我要的是高中時那雙纖瘦地踏遍士林鬧市的小腿嗎? 還是大學時,曾經輕易滑進細腰圓裙腰身?是初出社會時,曾經戴着自己第一份薪水買來項鍊頸項?還是初爲人妻時,曾經在家門口與另一半揮手道別的臂膀?

即使回到青春身型,青春也已經走過了。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就無法面對現實

現實是最好的老師,它告訴我,找到健康比努力回春更重要,吃得對比吃得少重要,肌力訓練跟有氧運動一樣重要。

我開始對食物的營養和熱量斤斤計較,每週跟着教練做兩次體適能肌力運動,即使經歷了春節、出國旅遊的「高危險期」,三個月下來,不誇張、很紮實地瘦了3公斤。

好像瘦得不夠多?我問教練。教練善意提醒我,不要被體重計的數字迷惑了。適量運動後,增加的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BMR),讓你睡覺時也能消耗熱量。而且,同樣體積的肌肉,可是比同體積的脂肪重了3倍啊。也就是說,只要肌肉量增加,即使體重減得不多,但內在已經煥然一新了。我站在號稱可以測量肌肉量的體適能體重計上再量一次,原來如此。

重要的是,經過這番調整,運動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腦內啡如此甜美,讓我驚訝於我們的身體自身就可以創造如此的愉悅。原來幸福不假外求,就在動與不動的一念之間。

再次站在全身鏡前時,的確,有些地方瘦了,有些地方變得結實。坐臥起行的節奏變得輕快,心情有恆常的輕鬆,而我的臉上有着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在。這一刻,我把體重計的數字暫時忘記了,因爲,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很滿意鏡子裡的自己。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作者丘美珍,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現爲財經自由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