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原標題: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黨中央着眼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五週年之際,我們更應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系列重要論述,切實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武裝頭腦、堅定信念、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爲全面推進大思政課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戰略性認知:大思政課建設是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體系的題中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系列重要論述,把思政課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徵程去考量,深刻凸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價值導向的戰略認知,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和現實意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具有重大戰略價值和指導作用。

明確大思政課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從改革的視角進一步明確了思政課建設關乎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爲大思政課建設指明瞭方向、拓展了思政課發展空間,爲全面建設好大思政課提供了具體的戰略方向引領、戰略政策部署、戰略舉措創新。

明晰大思政課建設的制度體系和政策引導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5年來,黨和國家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思政課建設的制度體系,健全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實施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構,爲全面開展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政策遵循和目標,大思政課建設的制度體系呈現出全面發展的局面。

明晰大思政課建設的治理格局和體系建構。5年來,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實現了貫通中央到地方、教師到學生、上級到下級等全方位的理念昇華,盤活了校內到校外、學校到社會等橫向發展資源,其思政課建構形態實現了遞歸式發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堂的協同推進使大思政課建設格局得到有效拓展。

系統性謀劃:大思政課建設是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昇華的關鍵一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思政課教師要有知識視野,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之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知識”。因此,大思政課建設應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紮實挖掘潛蘊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思想理論、核心要義、主旨結構等內容,依循現實國情和國際意識形態演進規律,積極推動大思政課理論創新,努力走出一條新路子。

大力挖掘大思政課內容體系,建立比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體系。5年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陸續得以有效建立。在課程教材建設層面,各大高校均已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出版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在課程融合建設方面,思政課的其他各門課程均採取有機滲透的“課程思政”方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本課程教學,形成了具有時代意涵、反映中國智慧、體悟人民情懷的大思政課內容體系。

全面構建必修課與選擇性必修課並存發展的多維思政課課程體系。新的思政課課程方案增加了選擇性必修課程,使其課程建設更具個性化、知識化、科學化。

全面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共黨史黨建學。形成了一級學科互補發展的大思政課知識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話語體系等,爲大思政課走向制度化、效能化、體系化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向。

實踐性應對與解答:大思政課建設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發力的價值旨歸

大思政課建設強調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一,其實踐性旨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精準發力,使其形成家庭思政、學校思政、社會思政、網絡思政等的實踐統一。實踐過程中,建設主體實現了從相對單一化的“學校思政小課堂”向“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協調發展格局的拓展,實現了共建共促共享的生動局面。

創新大思政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實現了主動性昇華,各種研究型、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翻轉式、混合式、數字式等教學方法豐富多彩,教學面貌呈現出個性化、多維化、體驗化的發展趨勢。

大思政課教學與科學研究呈現出良性發展的勢頭。5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課題項目實現了普惠性延展,各類重大攻關項目和一般項目都在增加思政課研究的比重,各類思政課論文、期刊、報紙、媒體等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極大激發了廣大思政課教師開展大思政課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開展全國高校大思政課教學活動。比如,開展展示活動、集體備課活動、省校思政精品創建活動等,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活動品牌、思政教學能手、思政教育先進個人、思政研究基地、思政研究智庫等,極大地激發了全國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企業、家庭等主體共同參與大思政課建設的內生動力,有效提升了廣大思政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參與思政、闡釋思政、建言資政的積極性、主動性,盤活了全國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動能和實踐力度。

(作者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