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林火頻傳 專家:加強燃料管理

近年受到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影響,世界各地祝融頻傳,臺灣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的梅雨季節來臨前,處於乾季的中南部也是森林火災的好發期。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臺灣森林火災的原因,高達百分之九十七是人爲因素,專家就指出,臺灣在燃料管理的概念與技術仍相當不足,必須加強。

農業部林保署昨舉行「好熱好熱的森林—二○二四森林火災防救主題展」記者會,林保署副署長廖一光表示,臺灣的森林火災,高達百分之九十七源於人爲因素,且因極端氣候讓林火頻度及損害程度日趨嚴重,防災重點已由「事後滅火」轉化爲「事前預防」;林保署已建置林火風險評估系統,結合災防告警細胞簡訊,主動提醒進入火災高風險地區的民衆注意用火。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理事長邱祁榮指出,引發森林野火的「三角」包含燃料、氧氣與熱源,都和極端氣候息息相關;野火帶來的大量碳排又加劇氣候變遷,是惡性循環。

由於臺灣的林火多屬人爲所致,例如燒墾、遊憩用火不慎引起火災,而屬於輕型燃料的乾草和中型燃料的樹幹等,預防與管理的方式就不同;邱祁榮說,隨着極端氣候加劇,森林野火只會更加頻繁,政府部門除各種承諾與倡議,更應強化森林保護的應對方案,燃料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可惜臺灣的概念仍需加強。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人類生活與經濟行爲擴展太快,擴展到森林邊緣的社區就會受到第一波衝擊。根據外國研究指出,暖化帶來的高溫缺水下,植物進行的「光呼吸作用」將大量消耗氧氣並排放二氧化碳,不只抵銷了光合作用的固碳效果,也加劇全球暖化。

環境部則提醒,中南部頻傳掃墓燒雜草或紙錢引發火災,據統計今年春節過後就高達一千四百六六件,民衆掃墓如須燒紙錢,應自備水源待確認火苗完全熄滅纔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