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四十載,半部中國汽車史
從來沒有哪家汽車公司能和一個國家的現代汽車工業綁定的如此緊密,而上汽大衆,創造了這樣的一個奇蹟。甚至可以說,上汽大衆這40年來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發展史。而這個故事,還要從40多年前說起……
在一無所有中呱呱墜地
上汽大衆的起點普遍被認爲是歷經6年艱苦談判後,即1984年10月1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德雙方簽約儀式,或是10月12日,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聯邦德國總理出席的上海大衆汽車公司奠基儀式。但事實上,早在漫長的6年談判期間中,由中國工人在上海汽車廠組裝的大衆產品就已經在中國大地“落地”了——1983年4月11日,第一輛在中國組裝的大衆帕薩特(參數丨圖片)B2——也就是日後風靡大江南北的傳奇大衆桑塔納,駛出了廠房。
是的,當時的上海汽車廠位於安亭簡陋的組裝車間只能勉強談得上“廠房”,在這裡,7名工人僅僅憑靠着手動滑輪、錘子、扳手和螺絲刀和手工製造的人力滑軌,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纔將第一輛“國產”桑塔納拼裝完成。而這件事,同時震驚了中德雙方——對德國人而言,他們感嘆當時的中國工業基礎是如此薄弱,沒有廠房,沒有設備,沒有合格工人,簡單的SKD組裝,一輛車竟然花了整整7天;但對於中方來說,這輛“從集裝箱裡拿出零件像拼積木一樣拼起來”的桑塔納無異於引爆了一顆原子彈。當時德方提供的桑塔納是由5200多種部件組成的半總成,而當時的上海汽車廠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居然是對部件的分類入庫,只因爲此前從沒有過相關經驗。而就在7位工人爲時7天的的邊學邊裝中,中國汽車人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親身體驗到了現代汽車工業的標準化。“竟然可以直接取出零件,不用修配就裝成一輛汽車!”最早的500輛桑塔納,就是這樣呱呱墜地的。而那時,上汽大衆甚至還沒有正式成立。
“憑一己之力讓中國汽車工業走進現代化”
隨着桑塔納的全國熱銷,上海大衆汽車遍佈全國的特約維修網點在1987年的初步完成,以及1988年上海大衆汽車工廠總裝車間的建立,桑塔納已經成爲了中國汽車界的一款現象級產品,一車難求。“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對當時上海大衆汽車桑塔納優良品質和遍佈全國的售後網點的高度讚揚。但在紅火的銷售背後,擺在上汽大衆面前的卻是一份沉甸甸的現實:彼時的“國產”桑塔納,只有輪胎、車標、收音機和車載天線這四樣國產配件達到了德國大衆的驗收標準,其餘的部件依然需要進口,國產化率只有2.7%。
因此在1988年,一場轟轟烈烈,遍佈大江南北的“桑塔納國產化”運動正式開啓,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桑塔納國產化基金”正式設立, 105家零部件企業、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桑塔納共同體”。而上汽大衆爲此付出的則是真金白銀:在當時每賣出一臺桑塔納,就有2.8萬元匯入桑塔納基金,用於扶持周邊的上下游部件生產企業,那可是在80年代!上汽大衆也從德國大衆聘請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師,按照德國標準培訓和指導零部件生產。
事情的結局,作爲後人的我們一清二楚。在這場國產化運動中,上汽大衆一步一步,從無到有地在上海和周邊建立起了現代化的汽車產業體系,和非常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在30多年前的這次國產化大躍進中,中德雙方共同建立的這些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都成爲了日後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的核心。在這份名單裡隨便就能找到今天的無數中國汽配巨頭:福耀玻璃、揚州亞普、寧波華翔、寧波均勝……可以說,是上汽大衆憑藉一己之力,靠着桑塔納的國產化,讓中國汽車工業告別了以前的“手敲錘砸”,走進了現代化汽車工業產業鏈的世界。
從來中國,到爲中國;從技術滯後,到引領全球
猜猜看,最早認識到中國消費者獨特的用車需求、開始爲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新車的車企是誰,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或許有很多人知道這家車企是上汽大衆,但時間上,上汽大衆的行動要比絕大多數人想到的要早——早在1995年,私家車剛剛合法化1年,基於巴西版桑塔納B2車型,軸距爲中國市場再次加長、配置提升、外觀更新穎的桑塔納2000車型就駛下了上汽大衆的生產線,開創了海外車企在中國“加長”的先河。
而之後的故事我們就非常熟悉了,1999年,上汽大衆在加長後正式引進了第五代帕薩特,讓中國消費者第一次在家門口買到了全球同步的“國產車”;2002年4月,剛剛在海外亮相半年的全新一代Polo就被上汽大衆引進了國內,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輛全球同步車,中國消費者們也第一次見識到了雙面鍍鋅鋼板、空腔注蠟、激光焊接、整車電泳這樣的頂尖工藝;2004年上市的途安爲上汽大衆帶來了最新的大衆PQ35平臺,2007年的明銳讓中國消費者第一次感受到直噴增壓發動機的強大動力,2008年的朗逸則是海外車企首次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由中國本土團隊專爲中國市場打造的專屬車型。至於2009年的途觀,先進的TSI+DSG動力組合,強大的4-Motion四驅系統,高品質的德系工藝,可以說延續至今的SUV熱,大半的功勞要歸屬於它。
當年上汽大衆呱呱墜地時,投產的桑塔納車型實際上已經屬於落後產品,當時的歐洲市場上帕薩特B3早已上市;當上汽大衆開始爲中國市場的需求加長軸距時,90年代的中國汽車市場實際上還充斥着大量70,甚至60年代的老舊車型;在世紀之交的這幾年中,上汽大衆果斷引入的全球同步新產品讓中國汽車市場一下子邁進了新時期,也讓自己的銷量翻着翻地往上爬。而也正是在2009年,中國正式超越了美國,成爲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真正地做到了引領全球。
新時期,厚積薄發
你知道上汽大衆是在什麼時候“觸電”,爲自己的新能源之路做準備的嗎?答案是2018年,也就是6年前,在6年前上汽大衆就已經把插電混合動力的途觀L PHEV投向市場了。緊隨其後的2019年,上汽大衆的第一款純電車型朗逸純電也來到了我們身邊,於此同時經過一年建設的新能源工廠也正式投產。
作爲一家已經積累了超過2800萬客戶的傳統車企,上汽大衆面對新時期、新能源挑戰時的應對速度快的令人驚訝,純電朗逸推出沒多久,基於大衆全球同步的全新MEB平臺的iD家族首款國產作品:ID.4X就與消費者們見面了,於此同時更新的整車和電池包工廠也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而在燃油車上,最新的MQB Evo數字平臺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在今天的上汽大衆旗下燃油車型上,我們能輕鬆找到不輸於國產新勢力車型的大屏車機,一樣能看到好幾塊獨立的大屏幕,時髦的L2+級高階智駕和智能語音助手也一個不缺。而翻開銷量表,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來自上汽大衆的ID.3是唯一一輛能衝進銷量排行榜前列的海外品牌車型。上汽大衆這家已經“不惑之年”的車企,在新時期一樣充滿了活力。
40年再出發
40年前,上汽大衆從桑塔納起步,踏出了自己成爲傳奇的第一步。而40年後的今天,一輛被叫做ID.7S的電動轎車也即將登上屬於自己的舞臺——和前輩桑塔納一樣,它同樣是一輛中型轎車,有着流暢的線條設計和寬敞的空間,完全符合中國消費者們的胃口。而不同的是,這次的ID.7S將搭載最前沿的技術,在最先進的上汽大衆新能源工廠生產,扛起上汽大衆旗艦轎車的大旗。40年前的故事,或許又將迎來新的輪迴。上汽大衆的40年,不僅是自身發展壯大的40年,更是推動行業前進的40年。上汽大衆不僅關注市場,更致力於承擔社會責任。爲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上汽大衆在新能源技術研發上投入巨資,從首款ID.車型的推出,到MEB平臺的全系產品佈局,上汽大衆爲新能源時代貢獻了許多的解決方案,助力低碳出行的普及。
今天的上汽大衆,已不再是單純的汽車製造商,更是出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面對智能化、電動化的新時代,上汽大衆將繼續以品質至上爲指引,以技術創新和本土化開發,滿足消費者更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爲中國汽車工業書寫新篇章。
上汽大衆的40年,半部中國汽車的發展史,這家企業和我們國家的現代汽車工業一起呼吸,一起發展壯大。展望未來,上汽大衆將堅持以“在中國,爲中國”這一承諾引領前行,爲中國和全球用戶提供更多的高品質產品和出行解決方案,開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