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認知作戰

(圖/摘自Freepik)

生成式AI的成果隨着技術的日趨進步已經漸漸普及。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生成式AI製作產生的文字、圖片、聲音與影片。儘管有些作品還不成熟,但也有很多的成果已經足以亂真。

有不少人擔心生成式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不必擔心,因爲這在所難免,例如有一些新聞媒體已經開始使用生成式AI製作的圖片,取代真實的照片。不必再過多久時間,生成式AI製作的影片取代真實影片的現象就會處處可見。

當年黎智英的壹傳媒在臺灣創辦《蘋果日報》有成後,要向NCC申請衛星電視新聞頻道執照,很多學者反對,擔心他們把網路上的動畫新聞直接拿來當成新聞畫面。當時我就認爲,這個趨勢終究難以抵擋。

動畫新聞被認爲不真實,是因爲它必須呈現太多細節。文字新聞爲什麼沒有這個問題?因爲文字新聞通常很簡要而抽象。例如文字新聞只要寫嫌犯揮拳毆打受害者,這樣就交代了。但如果要做成動畫,兩人的身高、體型、出左拳或右拳、揮拳方式都要呈現,但因沒有現場影像,這就難免與事實不符。話說回來,如果有現場影像,那就不需要動畫了。文字新聞沒有違反真實,往往是因根本沒交代太多真實。

同理,生成式AI也是一樣,以圖像來說,往往就是因第一時間沒可用的圖像,纔要求助生成式AI,這一樣會重演當年動畫新聞不符真實的問題。

更該擔心的或許是生成式AI帶來的認知作戰問題。很多人相信眼見爲憑,其實照片與影片未必可信。生成式AI製作的照片與影片當然更未必可信。

然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後真相時代,閱聽衆與公民或許更在意的是自身在當下的享樂,他們未必真的很關心那些「遙遠」事件的真真假假。尤其隨着新聞八卦化、八卦新聞化,很多公衆人物對許多話題都抱持先講先贏的態度。講的人不用心,看的人何必認真?都只是打發時間或是當成聊天的話題而已。久而久之,真假更加難辨。

但是生成式AI造成的認知作戰挑戰,不只是個案而已,更在於AI產業的世界競爭。當美國高度憂心「晶片霸權爭奪戰」,因而積極主導「晶片四方聯盟」以圍堵中國崛起之際,同樣值得思考的,正是奠基於半導體及晶片的AI產業演算速度與演算法,尤其是生成式AI。

未來如果有特定強權能主導生成式AI產業,就能掌握認知作戰的決勝關鍵。當然,對世界公民來說,生成式AI產業最好不要定於一尊。(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