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市場增長 “睡眠經濟”能讓人睡個好覺嗎?
閱讀提示
失眠發生率高企,衆多失眠人羣嘗試助眠產品,催生出龐大的“睡眠經濟”。面對日益增長的睡眠市場,行業巨頭加速入局,創業者紛至沓來……各色助眠產品層出不窮,但真實功效仍受到質疑。
噴上助眠噴霧、點上香薰蠟燭、吃一顆褪黑素軟糖、帶好蒸汽眼罩……這是25歲的張鳴苑每天睡覺前必經的“四部曲”。
中國睡眠研究會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意味着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其中,越來越多的人像張鳴苑一樣,開始嘗試各種助眠產品,從而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睡眠經濟”。從枕頭牀品到眼罩耳塞,從藥物輔助到電子助眠,睡眠產品的邊界迅速拓展,並不斷邁向“高端”。
爲了睡個好覺,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這個被失眠者喚醒的產業能否帶來健康睡眠?各類助眠產品是否真實有效?近日,《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誰在爲睡眠買單?
張鳴苑在北京國貿的一家公司工作,通常情況下,下班回到通州的家中已是晚上8點。
結束一天的工作以及完成2個小時的通勤,張鳴苑雖然很累,但總覺得只有晚上這幾個小時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需要好好把握。“吃飯、玩手機、追劇……感覺有好多事情要做。”每天躺上牀後,張鳴苑至少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入睡。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佈的調查結果,在失眠人羣中,以90後、95後、00後爲代表的年輕人睡眠問題最爲突出。69.3%的年輕人表示23點之後纔會睡覺,34.8%的年輕人入睡時間很長,半小時之內很難入睡。
這些睡不着的年輕人,正是睡眠產品消費的生力軍。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19-2020線上睡眠消費報告》顯示,從消費數據上看,“95後”用戶睡眠消費成交額增長最高,他們更多是出於提高工作和生活狀態的需求進行睡眠消費。天貓數據顯示,去年“雙11”期間,購買進口助眠類商品的人數同比增長174%。其中,00後增長達434%。
張鳴苑算了一筆賬,她每年購買助眠產品要花費3000多元。“褪黑素對我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有時吃兩顆也睡不着。”
張鳴苑所說的褪黑素是不少失眠者常用品。記者瞭解到,當下,助眠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以往牀品限制,除了褪黑素,蒸汽眼罩、助眠乳膠枕、睡覺專用耳塞、助眠噴霧等助眠產品也受到市場認可。在一些電商平臺上,上述助眠產品十分熱銷,一些產品在預售階段就能吸引數萬人下單。
睡眠市場催生“黑科技”
面對日益增長的睡眠市場,創業者紛至沓來。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帶有“睡眠”“智能睡眠產品”“睡眠助手”這3個標籤的企業共有200餘家,其中,超過一半都成立於2015年之後。
與此同時,國內外不少大企業也紛紛加碼睡眠市場:諾基亞宣佈收購法國健康設備廠商Withings;蘋果收購芬蘭睡眠監測廠商Beddit;蒙牛、旺旺、娃哈哈、可口可樂等企業則紛紛推出助眠飲品……睡眠的生意越做越大。
有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萬億元。
睡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產品更是五花八門。各類睡眠保健品、智能硬件和睡眠服務層出不窮。近來,市場上又衍生出一些睡眠科技產品,如助眠機器人、助眠儀、助眠燈等新產品。
“小孩子睡不着可以有玩具,但成年人卻沒有很好的產品輔助睡眠,助眠機器人能滿足成年人新鮮感和靈魂的缺失感,幫助成年人很快安穩地睡下來。”在國內首先發布人工智能睡眠機器人的衆德智能創始人賈相晟看來,睡眠機器人是成年人的“搖籃”。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睡眠產品的科技味道越來越濃,價格也越來越高。以市面上常見的助眠儀爲例,價格已從100元出頭至數千元乃至萬元。但高昂的價格並未阻擋消費者的腳步,不少睡眠產品在各平臺上的銷量都已破萬。
睡眠產品能讓人睡好嗎?
然而,各種助眠產品真的有效嗎?不少人存在着疑問。
去年以來,國內多家飲料品牌陸續發售“助眠飲料”,以社交新零售方式進行推廣銷售。但據一些喝過助眠飲料的消費者反映,沒有感覺出有多大的效果,該睡不着還是睡不着。
在助眠儀領域,一款曾頗受好評的進口助眠儀也引發了消費者的質疑。根據商家宣傳,該產品使用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可以改善失眠、焦慮、抑鬱。但一些消費者實際體驗後表示:未發現其對入睡有什麼幫助。
對此,北京高新醫院研究睡眠領域的主任醫生徐傑表示,市場上的一些助眠產品,如睡眠儀、睡眠噴霧、睡眠眼罩等都沒有足夠的臨牀研究證據,亦不能作爲常規的輔助治療失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