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定古蹟陳世興300年祖墓 佔「真武踏龜穴」:後代興望!

臺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宅開基祖墓,傳爲「真武踏龜穴」,相傳該風水寶地可福廕祖孫,讓後代興旺。(圖/翻攝自網路新竹考古)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中興大學新化林場今年慶祝百年,爲編撰新化林場百年史,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取得一份日據時期理由書」(陳情書),獲知臺南市區知名市定古蹟「陳世興宅」開基祖,府城富商陳登昌位於臺南新化大目降的300多年古墓,疑爲系一處「真武踏龜穴」,相傳可以讓後代興旺。

據瞭解,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場長吳佾鴻,爲慶祝今年新化林場百年慶,編撰「新化林場百年史」,在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調閱相關資料時,獲得一份日據時期的理由書文件,該文件是一份土地紛爭書,是臺南府城富商陳登昌的後代向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陳情。

▲陳登昌墳墓,該穴地即「真武踏龜」,後來世人以穴爲山名稱之,前經清政府奏準欽賜墓道碑。(圖/翻攝自臺灣文獻館)

據瞭解,自康熙已卯年(康熙38年,西元1699年)購買安葬始祖之父陳登昌墳墓,該穴地即「真武踏龜」,後來世人以穴爲山名稱之,前經清政府奏準欽賜墓道碑,又於墓前開築池一口 以養山龍之脈…等。臺灣人認爲好風水可庇佑子孫,這份文件讓這座有300年曆史古墓所在的爲「真武踏龜穴」曝光,相傳該風水寶地可福廕祖孫,讓後代興旺。

「陳世興宅」坐落於南市中西區忠義路的巷弄中,正是葉石濤小說裡「傀儡巷」的臺南景色,其鄰近國定古蹟赤嵌樓、祀典武廟、大天后宮,以及另一市定古蹟萬福庵照牆,乃是府城文化核心地帶,保留了傳統閩式建築特色與格局,2015年由臺南市政府指定爲市定古蹟。它是臺灣現存最悠久的民宅建築之一,創建年代推估可上溯至清治乾隆15年(1750年),建築佔地超過350坪、正廳高度達6米4,其構造特色包括:保有臺南地區特有的鐵剪刀壁鎖構件形式豐富(包括S型、T型及X型)的山牆、穿鬪式架扇、承重牆顏只磚、屋頂屋瓦的樣式、木架扇內爲菅蓁三合土組構壁體,以及檐口鋪面大尺度的花崗石階等,皆屬臺灣民宅建築稀有之案例。再加上建築物經歷代修建的痕跡,亦印證其多元變遷的價值特色,在臺南實屬少見而珍貴。「陳世興」一詞並非人名字號,而是墾號,繫於乾隆31年(1776年)前成立。陳登昌則爲臺南市區「陳世興」宅來臺開基祖。

臺南市文資處指出,陳登昌是臺南市市定古蹟陳世興宅的開臺祖,過世於康熙37年(1698年7月初9日),直至隔年4月葬於臺灣縣大目降大山嶺內牛稠埔(今新化區羊林裡羊仔寮)陳家墓園

根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收錄陳江漢抄錄康熙37年(1699)陳登昌後裔購買陳登昌墓地的合約,這塊墓地是由其長子陳定國出面向大穆降莊人陳光順以200兩馬劍銀所購買,一兩馬劍銀即相當一兩銀之價值,當時七品知縣一年的基本俸祿只是45兩白銀,但陳登昌過世時,僅僅墓地即花費200兩,是一筆龐大的費用,由此可知當時的陳姓家族已是府城富豪大戶。而陳登昌死後近半年才下葬,是因爲其子嗣聘請堪輿師尋覓營葬吉地、踏勘各山嶺後,纔在真武踏龜吉穴安葬。

墓碑上方鐫刻「祥雲涌日」紋飾及「曾營地望,過去認爲「曾營」非祖籍地名,很可能是所屬營籍,因爲明鄭時期大部分文武官員及眷屬會被編入漢軍旗軍籍,106年文資處委託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直轄市定古蹟陳世興宅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劃》,研究團隊查閱相關文獻史料,並實地走訪陳世興家族的祖籍地登瀛,證實「曾營」是陳家祖籍地望。

而目前存放於赤崁樓下的墓道碑,是陳登昌的孫子陳奇典於乾隆10年(1745)舉行豎旗祭祖,修築祖墳,於郡城大北門外(開元寺南邊,往永康、新化方向的道路旁)所立,戰後才移走。另外現在陳登昌墓園中的旗杆座,其實原本立在陳世興宅正前方,根據對陳家後人之訪談,是約在民國30多年左右因風水和怕被變賣才移至墓園。(更新於14時22分補充文資訊說法)

►有75%酒精,必備必買必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