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百年興衰──跟南京政府競賽 寄望武化青年(十)

推行「三位一體」制

在政治上,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甲階層。在軍事上,除加強正規軍外,還大搞民團建設,實行「全省皆兵」。在經濟上,農業、工業、礦業、交通等都有了較大發展。文教事業也有明顯進步,特別是廣西教育家雷沛鴻在李、白的支持下推行「救亡」、「救貧」、「救愚」各種類型的國民教育,成效卓着。

廣西建設頗受國內外注意,不少中外人士親赴廣西參觀,留下佳評。一九三五年一月,胡適到廣西遊歷兩個星期,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我們在廣西各地旅行,沒有看見甚麼地方有人燒香拜神的。人民都忙於做工,教育也比較普遍。

廣西給我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一進了廣西,到處都是所謂的「灰布化」,一律穿灰制服,提倡儉樸,提倡土貨,都是積極救國的大事。

廣西給我的第三個印象是治安。廣西全省現在只有十七團兵,連兵官共有兩萬人,可算是真能裁兵的了。但全省無盜匪,人民真能享治安的幸福。近年盜匪肅青,最大的原因在於政治清明,民團的組織又能達到農村,保甲制度可以實行。

廣西給我的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我用「武化」一個名詞,不是譏諷廣西,實是頌揚廣西。我在廣西旅行,感到廣西人民武化的精神確是比別省人民高得多,普遍得多。這不僅是全省「灰布制服」和「民團制度」給我們的印象。我想其中原因,一部分是歷史的,一部分是人爲的。去冬朱毛西竄,廣西派出的省軍只有十一團,民團加入的有十五個聯隊,共約二萬人,結果是朱毛大敗而逃,死的三千多,俘虜的七千多。

最後,胡適感慨道:「我們真不勝感嘆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外人更是給予廣西極高評價。「國聯」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Sir Robert Lytton)在「九˙一八」事變後到中國調查日本侵華事件,對於廣西的民團組織,如此稱讚說:「假如中國有兩省像這樣幹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美國傳教家艾迪博士(Sherwood Eddy)用英文發表短文說:「在餘所經歷各省中,四川最富於天然物產,而政治最爲腐敗;廣西最貧而政治最爲優良。予在離別中國時,得見一新中國之曙光,心可安然而無憾矣!……廣西在十年內,不難成爲中國之丹麥也。若雜處民間而隨處可聞人民謳歌官吏之德政者,我惟於廣西一省見之。予覺廣西有許多政治與蘇俄現正次第實行者同,惟廣西之實行此種政治,並不假手於苛暴之獨裁耳。……在中國各省中,在新人物領導之下,有完備與健全之制度而可稱爲近乎模範省者,惟廣西一省而已!凡中國人之愛國具有全國眼光者,必引廣西以爲榮!」

打擊「土豪劣紳」

三○年代廣西的建設成就,美國學者賴維奇(Eugene William Levich)如此評論說:三○年代的廣西政府,在多數方面,可稱爲一個賢明政府。廣西政府平靖匪亂,其動員羣衆、村倉、水利、築路、減租減息等政策,穩定並改善了農村經濟,全面實施兒童及成人團民教育,付出代價頗低,發展省內工業,並設立政府管轄之銷售及收購機構,平行了貿易赤字。廣西政府創立一個廉潔勤勉的行政系統,組成了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具有愛國思想的軍隊,參加抗日戰爭,併成立地方自治機構,廣佈地方自治思想。無庸懷疑,廣西比當時中國其他多數地區治理得要好。

賴維奇把三○年代廣西當作一個建設中國的政治模式研究,並與同時存在的蔣介石領導的南京政府、毛澤東領導的延安政府做比較。他認爲,南京中央政府崩潰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將政府組織深入農村,二是未能將有效創立民衆組織,三是未能剷除貪污腐敗。當時廣西及延安政府成功的要素之一,即是應用政府機構及民衆組織有效動員人民,而且廣西沒有像延安那樣採取暴力手段消滅地主及沒收其土地。他的結論是:在「廣西省建設大綱」中明文規定反對階級鬥爭,廣西的農村改革是一種減租減稅村倉公耕等的溫和改革,雖有打擊「土豪劣紳」抑制地方惡勢力的措施,但沒有鬥爭地主的殘酷手段。其經濟建設是沿民生主義中的社會主義公私混合制。

賴氏更進一步闡釋,蔣中正領導的南京政府最後終告失敗,退出大陸,共產黨的延安政府雖然奪取政權成功,並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從九○年代的觀點來看,共產制度,做爲一個政經模式,畢竟也未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因此,三○年代的廣西建設便特具歷史意義,值得深究。

賴氏認爲,廣西領袖們全盤推出建設的理論架構時,正是企圖在馬克思思想及實踐之外,另樹一幟。桂系宣稱創建了一個模範省,一個理論及實踐都頗爲成功的建設模式,如果其他省分甚或中央政府效法廣西,中國便可免於外侮,並且躋身於現代工業化、社會主義化、覺醒的民主國家之列。

那麼,廣西經驗真有可能向其他省份推廣嗎?作家白先勇對父親白崇禧遭到蔣介石之猜忌、打壓耿耿於懷。他認爲,桂系作爲國民黨的一個支流旁系,事實上一直未能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國民黨中央政府在蔣氏領導下,漸由黃埔軍系、江浙財團、軍統中統、CC、政學各派系根結盤固,形成了南京政府的特殊政治文化。

桂系李、白等人治理廣西那種「實幹、硬幹、苦幹」,斯巴達式的勤儉作風,與南京政府的政治文化一直方枘圓鑿,格格不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