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週報(第169期)丨財政部部署2025年工作: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部加強重型貨車環境監管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郭雪南 北京報道

碳中和週報關注“雙碳”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動態、企業實踐等。我們將通過精選每週碳中和領域的重大事件,並進行點評的方式,提供一個及時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臺。

1、財政部部署2025年工作: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12月23至24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打好政策“組合拳”。會議強調,2025年要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支持生態文明建設。

在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會議提出要深化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繼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財政部將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作爲2025年六大重點工作之一,體現了對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視,通過財政手段賦能重點領域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發展。

2、生態環境部加強重型貨車環境監管,嚴查第三方機構檢驗維修造假

在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羣英表示,機動車特別是重型貨車尾氣治理,已經成爲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他指出,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主要包括機動車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是重型貨車環保達標監管的重要環節。如果重型貨車不用尿素或者拆除污染處理設施,第三方機構又在檢驗和維修過程中弄虛作假、故意“放水”,大量超標車輛將上路行駛,將直接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根據技術單位統計測算,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經佔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34%,機動車當中的重型貨車佔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以上。

在專項整治行動過程中,全國各地各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組織精幹力量開展“百日攻堅”,依法查處了一批違法機構,650家機構被採取斷網等懲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資質資格,110家性質惡劣的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於不是主觀故意的,且客觀上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機構,通過教育提醒和幫扶指導,提升其管理規範化水平。本次專項整治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遏制了弄虛作假、超標排放等問題頻發勢頭,有效實現了污染減排。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生態環境部重點關注並着力解決機動車大氣污染問題,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着力推動建立機動車排放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爲促進機動車尾氣減排提供強大支持。

3、2022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發佈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4年12月23日印發《關於發佈2022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組織計算了2022年全國、區域和省級電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國電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場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電量),以及全國化石能源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供覈算電力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時參考使用。公告顯示,相較於2021年全國電力碳排放因子0.5568,2022年全國電力碳排放因子下降至0.5366,這代表現在用1000度電,全國平均排放0.5366噸二氧化碳。上述因子與《關於發佈2021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公告2024年第12號)中2021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計算方法和數據來源一致。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全國電力碳排放因子的降低反映出我國能源結構正在加速優化,公告是落實“統籌推進排放因子測算”要求的重要舉措,爲碳排放覈算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2024年內蒙古碳匯交易額超3000萬元

2024年內蒙古推進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碳匯項目開發,豐富碳匯產品類型和交易途徑,以多種形式積極推進碳匯交易,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實現碳匯交易量83.4萬噸,交易額3323.4萬元。

2024年,內蒙古重點推進全區CCER造林碳匯項目18個,開發面積約216萬畝,預估首期簽發碳匯量112萬噸。生態環境廳牽頭起草林草碳普惠發展實施方案,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廳發佈林草碳匯產品開發交易、林業碳票計量等管理辦法,積極推動地方標準碳匯項目開發。同時,自治區林草局積極對接市場需求端和各類項目業主,全力推動各類碳匯交易。其中,興安盟首期預估簽發碳匯量60萬噸,完成預銷售額800萬元;森工集團實現碳匯交易23.4萬噸,交易額500萬元;採取營造碳中和林形式,引導企業捐資2000萬元;包頭數字碳票積極參與各類自願減排,實現銷售額13萬元;累計判罰生態損害“以碳代償”案件22起,實現生態補償10.4萬元。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環節,內蒙古的探索爲全國碳匯交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爲其他省市推動綠色減碳發展提供借鑑。

2、西藏綠電首次外送進京

近日,西藏送北京2025年綠色電力交易完成,預成交電量1500萬千瓦時,標誌着西藏外送北京的首筆綠色電力交易順利達成,也是西藏地區綠電首次實現跨區外送,將爲包含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首都圖書館在內的廣大北京地區用戶提供優質綠電。

本次交易充分利用2025年西藏水電站枯豐轉換時段,依託青藏直流聯網通道和綠電交易全力消納西藏新能源。屆時,西藏拉薩、日喀則、山南、那曲等地太陽能電力將正式送達北京,預計爲西藏創造經濟效益420萬元,助力北京地區減少標準煤消耗0.4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5萬噸,推動西藏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生態優勢。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西藏綠電外送進京利用資源互補優勢,推動綠色電力交易規模不斷擴大。

1、光伏兩大巨頭宣佈有序減產控產

12月24日晚,通威股份發文表示,受西南地區冬季進入枯水期,電力價格環比提升影響,考慮光伏產業總體行情持續處於底部調整階段,逐步安排雲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高純晶硅生產公司,階段性有序減產控產。

與此同時,大全能源官微發佈公告稱,當前,多晶硅供求失衡的市場格局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行業整體持續面臨全面虧損的嚴峻挑戰。爲嚴格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規範企業自身行爲,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促進光伏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公司將逐步啓動對新疆及內蒙古生產基地高純多晶硅產線的階段性檢修工作,對部分產線進行有序減產控產。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光伏企業相繼減產反映出市場對光伏需求增長持續性及長期成長空間的懷疑態度,政策端對供給側提供合理引導與幫助,或將有望推動光伏行業走出低谷。

2、綠色燃料將成爲重要能源動力,海運業或將迎來多燃料未來

近日,曼恩能源方案集團高級副總裁、亞太區負責人沙柏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以陸地和海運爲代表的交通運輸行業,要繼續加快推進傳統燃料轉型。這種轉變已經開始發生,未來船舶運營商可能會選擇綠色燃料作爲能源動力,預估大約在2050年之後海運業將迎來多燃料未來。此外,他指出,數字化是實現脫碳的關鍵所在。企業需要可用的數據優化設備性能以確保數據的持續交換,並能夠根據這些數據做出決策。目前,曼恩運用MAN Asset +軟件,一種數字化解決方案,爲用戶提供資產信息,以優化該資產的性能,從而幫助船隊規劃者或運營商優化操作。曼恩也在後臺不斷運用人工智能、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聘請專門人員實時監控客戶資產數據,並幫助客戶做出更好的決策,以優化-資產運營。“人工智能+人類智能”是實現加速脫碳的關鍵。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海運業綠色轉型過程需要關注燃料、技術、管理等各要素的質量提升,曼恩在船舶領域綠色脫碳方面的成功實踐將爲行業內其他企業提供經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