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取生活的真金

犀鳥啓示錄》:張慶國著;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寫好報告文學的關鍵,在於用撥動心絃筆力,把好題材寫出韻味,寫出事件和人物本身的光芒。在這些方面,張慶國撰寫的《犀鳥啓示錄》值得一讀。爲了寫好這個題材,作者3次從昆明前往雲南西部邊境,多次深入高山村寨,尋訪數十位當地人,做了大量閱讀和研究。

《犀鳥啓示錄》題材獨特,聚焦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的生態旅遊扶貧。作者導入主題的方式頗具魅力全書以一位觀鳥者、愛鳥者、惜鳥者視角心境開篇,讓讀者身臨其境,跟隨作者一起探查易被驚擾、又讓人忍不住想探個究竟的鳥類世界――我們小心翼翼地跟着作者走進了一個令人好奇的陌生世界。

鳥的聲音、鳥的世界,吸引着我們逐漸走近盈江。盈江縣位於我國邊陲,那裡有高山熱帶雨林。多年前,那裡的村莊還沒有通電,人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山路迢迢,上學後的孩子們不得不住校,每月只能回一次家,而且一走就是一整天,六七歲的孩子常常累得在半路的樹林裡哭起來。這裡的原始森林,曾有羣鳥翻飛,猛獸出沒。森林中更有亞洲唯一麻雀般大小的鳥,叫“隼”。隼雖小,飛起來卻如閃電般神速,能成功地捕捉其他小鳥。兇猛的土蜂有人的拇指大,野蜂成千上萬只地聚集。當地人生活的環境可見一斑。

伴隨中國社會發展,深山裡的世界也在一點點變化――鳥竟然成爲可以改變當地人生存方式的媒介,這是一個多麼讓人欣喜與驚詫的發現!這也正是《犀鳥啓示錄》的啓示:人與自然界之間可以建立起默契共處的和諧關係,只要遵循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並給予它足夠的自由與尊重,它就會爲你造福,成爲你生活中不可離舍的重要部分。

《犀鳥啓示錄》不是獵奇之書,而是建立在對鳥類、對自然潛心觀察的基礎上。書中豐富的自然地理知識和鳥類知識,對支撐整部作品起到重要作用。作者本身又是位小說家,全書採取了精彩巧妙的“小說化”手法,使原本虛構的各種場景,變得具有福爾摩斯探案式的推理演繹氣息。紮實的現場觀察、可信可靠的知識構成、飽滿的感情以及敘事的有機推進,使《犀鳥啓示錄》在當下的紀實類作品中獨樹一幟。

更爲重要的是,書中各種珍稀鳥類以及人們觀鳥的故事,與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緊密聯繫在一起。經當地積極探索,國際流行百餘年的觀鳥活動,逐漸在盈江山中石梯村漸次展開。生態旅遊興起,村民們走上致富路。當地黨委、政府把扶貧工作落實到村村寨寨,在深山中公路、通公路,接上自來水,架起手機基站……破舊的房子換建成接待四方遊客客棧飯店,觀鳥、愛鳥、與鳥共生,既是生活方式,也是致富之路,造福了一方百姓。

《犀鳥啓示錄》的創作再次證明:只有在大地上不知疲倦地耕耘和勞作,才能淘取真金,才能寫出具有生活脈動、生命熱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