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上市公司研究院特稿:科技股整體趨勢向上,回調可積極關注
上市公司研究院特稿,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近期創業板指數和科創50指數先後創出了年內新高,上半年漲幅也遠遠跑贏其他指數。7月5日首批5只雙創50ETF掛牌迎來開門紅,成交活躍,受到投資者青睞。在新能源、半導體、醫藥生物等科技板塊成爲市場聚焦的主流熱點背景下,雙創50ETF可以包攬這些板塊龍頭的投資標的,是A股市場科技賽道合適的投資工具。
二季度在半導體、鴻蒙、光伏等帶領下,科技板塊累計了較高漲幅,部分個股已經創下歷史新高,火熱的科技股行情下半年還能延續嗎?投資者如何把握科技股投資機會?那些科技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萬家基金認爲,站在當前這個時點看,此輪5G科技週期已經演繹兩年多,除了軟件應用外,大部分科技股已經進入了盈利兌現期,判斷科技股行情更需要關注盈利預期的變化。科技股整體向上的趨勢是毋庸置疑,下半年如果有一定的回調,還是建議積極關注。
萬家基金表示,科創板經歷了早期市場追捧熱度過高、估值過高的狀態,但經過兩年的調整,市場對於科創板的預期也趨於理性,估值也回到相對合理區間。同時,考慮到科創板的戰略意義,不排除未來有支持科創板的相關有利政策出臺。
萬家基金稱,科技領域儘量把握兩大方向:一是找增量市場空間或者國產化空間大的;二是尋找行業競爭格局、供需結構較好的領域。
以下爲精華摘要:
1、此輪5G科技週期大部分科技股已經進入了盈利兌現期,後市需要關注盈利預期的變化。從長期視角看,這輪5G技術週期驅動下的行業的成長空間遠高於過去,國產化趨勢也給科技股帶來額外的增量市場空間,因此科技股整體向上的趨勢是毋庸置疑,下半年如果有一定的回調,還是建議積極關注。
2、科創板經經過兩年的調整,估值也回到相對合理區間,疊加上市募投資金對應的項目逐步投產,業績逐步釋放,具有較好的成長性。除此之外,考慮到科創板的戰略意義,不排除未來有支持科創板的相關有利政策出臺,比如降低50w投資者的門檻,引導增量資金流向科創板,給板塊帶來進一步的估值支撐。
3、把握科技領域的賽道,我們認爲核心還是在於回答驅動力的問題,從增量市場的角度,過去科技股的核心驅動力是智能手機,未來可能擴散到智能汽車、VR、智能家電等各種智能終端。
4、科技領域儘量把握兩大方向:一是找增量市場空間或者國產化空間大的;二是尋找行業競爭格局、供需結構較好的領域。
以下爲全文:
科技股整體向上趨勢是毋庸置疑
從時間週期視角看,歷史上科技週期展開的規律大致按照:基站—終端—應用的順序展開,這輪科技週期其實是以2019年5G牌照的發放爲起點的,基站產業鏈是最先漲的,比如2019年初的PCB;然後是2019年中開始的終端硬件產業鏈,比如半導體;再後是軟件應用,比如2021年6月開始的鴻蒙主題。站在當前這個時點看,此輪5G科技週期已經演繹兩年多,除了軟件應用外,大部分科技股已經進入了盈利兌現期,比如通信和電子,因此在這個階段,判斷科技股行情更需要關注盈利預期的變化。
盈利預期方面,過去以消費電子爲代表的科技股盈利的核心驅動力就是智能手機,大約呈現1-2年的週期波動(因爲換機週期持續時間短),但現在另一大驅動力智能車正在顯現,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智能終端,因而盈利的持續性肯定比過去長。目前上述的兩種驅動力仍處在交替的過程中,從季節性考慮,下半年智能手機可能逐漸由旺季轉向淡季,而智能車尚且還在起量的早期,帶來科技股短期的盈利預期波動比較大。
估值方面考慮,二季度科技板塊累計了較高的漲幅,不少個股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估值已經不便宜,疊加下半年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比如:國外的美聯儲Taper、國內的信用風險事件等,科技股的波動可能會加大。
但從長期視角看,這輪5G技術週期驅動下的智能終端、雲計算、AI,帶來的設備、硬件和軟件等行業的成長空間都要遠高於過去,除此之外,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國產化已經是較確定的趨勢,更是給科技股帶來額外的增量市場空間,因此科技股整體向上的趨勢是毋庸置疑,下半年如果有一定的回調,還是建議積極關注。
科創板估值已回到相對合理區間
科創板權重個股主要分佈於電子、計算機、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等硬科技行業,是A股科技的核心代表性板塊。當前距離科創板正式推出大約2年的時間,科創板經歷了早期市場追捧熱度過高、估值過高的狀態,但經過兩年的調整,市場對於科創板的預期也趨於理性,估值也回到相對合理區間,疊加上市募投資金對應的項目逐步投產,業績逐步釋放,具有較好的成長性。除此之外,考慮到科創板的戰略意義,不排除未來有支持科創板的相關有利政策出臺,比如降低50w投資者的門檻,引導增量資金流向科創板,給板塊帶來進一步的估值支撐。
科技領域賽道核心是驅動力問題
把握科技領域的賽道,我們認爲核心還是在於回答驅動力的問題,從增量市場的角度,過去科技股的核心驅動力是智能手機,未來可能擴散到智能汽車、VR、智能家電等各種智能終端,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增量的硬件需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半導體,過去智能手機單一驅動時,由於手機對半導體性能要求較高,只有一些高端半導體存在機會,而現在多重終端驅動下,一些次高端半導體投資機會也開始顯現。從存量市場的角度,另一條不能忽視的主線就是國產化,過去國內的科技領域的高端/核心軟硬件都是以美國的科技公司爲主導,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以華爲爲代表的科技公司逐步開始了對這些軟硬件的國產替代,因而部分科技行業下游即使總需求沒有增長,但是國產化也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理解驅動力之後,再看科技股賽道就相對清晰了,大致包括:基礎硬件(消費電子等)、高端硬件(半導體等)、基礎軟件(信創等)、軟件應用(AI、雲服務等),在挖掘投資機會方面,儘量把握兩大方向:一是找增量市場空間或者國產化空間大的;二是尋找行業競爭格局、供需結構較好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