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人民的美好航空出行 五位民航系統黨員代表講述基層一線故事
編者按: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只有36個簡易機場,到2020年底擁有國內航線4686條、國際航線895條,和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實現了定期通航,中國民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凝聚着幾代民航人的智慧和汗水。在中共中央宣傳部7月6日舉行的“爲了人民的美好航空出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五位來自民航系統的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講述來自一線的基層黨員的感人故事。
劉傳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飛行師,安全飛行15000小時
劉傳健,1991年開始學習飛行。30年時間裡,他逐漸從一名學員成長爲副駕駛、機長,最終成爲了一名飛行教員。現在他已安全飛行15000小時,主要飛行機型包括空中客車A320、A330、A350等。
2018年5月14日,3U8633重慶-拉薩航班在9800米巡航階段,駕駛艙右風擋玻璃爆裂脫落。面對失壓、缺氧、極低溫、強氣流、部分儀器儀表失靈等複雜情況,責任機長劉傳健與機組、乘務組臨危不亂、有序配合、正確處置,全手動操縱飛機飛越高原高山地形,最終平安備降成都,保障了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蹟”。
劉傳健坦言,飛行員坐在駕駛艙裡並不是時時刻刻喝着咖啡、喝着茶這麼簡單,對發動機的任何變化、飛行過程中任何參數的變化,都會作出應對。“在特殊的情況下,這些工作的負荷更大。”
他表示,作爲一名機長,就是把安全工作的各項要求和各項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每一次航班運行過程中,落實到每天8小時工作的每一分鐘。“每當發動機的聲音響起,飛機滑行起飛的時候,我總是默默地告訴我身邊的旅客,把他們安全送達目的地是我的責任。”
楊靜軒,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國航股份客艙服務部乘務員管理一部高級經理,傳承“金鳳”精神
楊靜軒是由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金鳳乘務組的一員,從事乘務工作已24年,200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她和她的組員完成了馳援武漢、救援滯留境外同胞回國、運送醫護人員以及防疫物資等重大保障任務,保障了空中生命通道的暢通,也守護了祖國抗疫空中防線。
“從小我就有一個藍天的夢想,20歲那年也如願加入了國航。但是當我走進客艙,才真正認識到空中乘務員這樣一個職業並不僅僅意味着優雅美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承擔着守護旅客安全的使命和責任。”楊靜軒說。
目前,國航空中服務的標杆團隊“金鳳乘務組”已有19屆千餘名乘務員。楊靜軒表示,“我們將把‘金鳳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乘務組和乘務員。”
孔越,首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副總經理、黨委委員,見證了中國民航的蓬勃發展
1988年,畢業後的孔越被分配到了首都機場工作,並在同年入黨。在這30多年裡,他見證了中國民航的蓬勃發展。
“八十年代,首都機場建成T1航站樓;1999年建成T2航站樓;2008年建成T3航站樓;2019年建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實現了‘一市兩場’。”他回憶。
2013年,孔越又被選派到北京新機場建設的工程當中。“我和同事們在四年半的時間裡,在北京大興這片熱土上建成了擁有14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綜合體,建成了有四條跑道組成的飛行區。很多外媒記者感嘆中國的建設速度。”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營,孔越也踏上了職業生涯的新徵程。“作爲一名民航人,一名共產黨員,不但要建設好大興機場,更要運行好大興機場,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航空爲人民的理念,爲了人民美好航空出行而不懈努力。”他說
吳娜,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虹橋機場公司安檢護衛保障部旅檢一科黨支部書記、“吳娜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每天數千次起身彎腰,不放過任何疑點
每天數千次起身彎腰,不放過任何疑點。吳娜是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一名安檢員,爲守住空防安全,她通過數以萬計的圖像積累,練就了火眼金睛。“每當看到自己保障的航班能夠順利起降,聽到旅客對安檢肯定時,都會倍感滿足和自豪。”她動情地說。
吳娜表示,6月29日,上海機場迎來建場100週年,非常有幸能夠見證“百年門戶 世界樞紐”的建設發展。站在新的百年起點上,希望能夠和身邊的夥伴們一起積極踐行“安全至上、服務至臻”的企業精神,不斷地探索“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安全檢查新形式,不斷助推平安機場建設。
指揮飛機 他被大家比喻爲“空中交警”
杜一澤,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運行管理中心飛行流量室班組長、帶班主任,爲空管事業“添磚加瓦”
“這是一張實時的空中交通態勢圖,每一個三角就代表一個航班。”發佈會上,空中交通管制員杜一澤拿着一張空中交通態勢圖,介紹管制工作“全天候、大流量、常態化”的特點。據介紹,如今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機場平均每40秒就有一個航班起降。而當空中同時有上千架飛機同時運行時,空中交通管制員就需要發揮“空中交警”的職責,指揮每一架飛機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行。
回憶2010年剛參加工作時,全國一天的航班量只有約8000架次,到如今最高峰時達到了17000架次,杜一澤感嘆十年來中國民航的發展速度驚人。
而他從事的流量管理工作,也是在十年前剛剛起步的。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空中流量管理無論是在人員能力還是人才數量上都突飛猛進,甚至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之前我們成立了中日韓交流組,與東南亞地區的交流組等等。這些都彰顯了我們的空管力量。”
“未來隨着中國民航事業的不斷擴大,我們一名空管人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爲一名有着15年黨齡的年輕黨員,杜一澤表示,將矢志不渝地繼續投身於空管事業,爲它添磚加瓦。
當提及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有哪些感受時,他們的自豪和驕傲溢於言表。
孔越說,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航人也在與時俱進,提出了要建設“四型機場”(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的目標。這也是未來民航機場建設的行業標準。如今的機場是一個集航站樓、火車站、地鐵、酒店、會展、博物館、圖書館、娛樂設施、商業氛圍於一體的綜合交通體,它同時也應該是有溫度的、有人情味的、智慧的、環保的、人文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會客廳”。同時,機場還應該是能帶動和促進一方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楊靜軒表示,國航客艙內軟硬件設施隨着“智慧民航”的腳步不斷升級,讓她切身體會到了中國民航的高速發展。“現在每一位旅客拿着手機就可以訂座、選座、值機,完成全流程的服務。進入到客艙裡,在萬米高空,很多機型也能夠通過空地互聯繫統,滿足旅客和地面無障礙通信的需求。”
吳娜期待,在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節點上,希望能和團隊成員共同致力於現場安全檢查規範化制度化的建設,使安檢“更有尺度”。同時,將旅客服務當中的痛點轉化爲工作出發點,真情服務,使安全檢查工作“更有溫度”。結合“智慧機場”“智慧安檢”的建設推進,利用自助設備、人臉識別系統等新技術、新手段,使安檢“更有速度”。
劉傳健表示,中國民航七十年來經歷了非常艱辛的過程:飛機從少到多,人員從少到多,行業從弱到強,從沒有制度規範到建立制度規範,過程非常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這其中離不開民航人的辛勤勞動。
杜一澤說,2010年全國一天的航班量只有約8000架次,近十年,隨着民航的不斷髮展,每年基本是以10%的速度在增長,最高峰時達到了17000架次,保障量較十年前翻了一番。他從事的流量管理工作,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從人員的能力、數量,包括在國際社會上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和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