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盤股急跌重演2月“量化危機”?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這次不一樣

繼4月15日急速殺跌後,16日微盤及小市值股票加速跳水。

春節前後微盤股崩塌、量化產品遭贖回、管理人或主動或被動賣出形成踩踏,最終導致量化產品淨值急速下跌的故事還歷歷在目。這一次,量化機構將如何應對此次風險?

“這次性質不一樣。”一位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表示,年前“量化危機”的最大特徵是“市場風格轉換”、“雪球敲入”、“抱團小微盤股”等多種誘因疊加在一起。經過上一輪危機後,量化管理人有的改了合同、降低止損線,有的降低小微盤暴露風險,可能導致危機的因子無法形成“合力”。

“DMA(加槓桿的中性產品)可以控制一下槓桿,指數增強產品我認爲就不用幹預了。”上述管理人告訴記者。

犧牲超額收益,換取業績穩定性

小市值、微盤股連續兩天急速殺跌。4月16日,A股市場再次出現極端行情。截至收盤,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超5100只,1699股跌超9%。

其中小微盤股更是成爲“重災區”,萬得微盤股指數在昨日大跌8.88%的基礎上,延續低開低走,最終收盤暴跌10.55%,今年以來下跌超過32.78%。中證2000指數收盤大跌7.16%,兩日下跌10.94%。

經過上一輪小微盤殺跌危機後,部分頭部量化管理人採取了一些預防措施。

“我們目前對於小微盤股暴露風險已經收斂得比較嚴格了,也算提前做了一些防範。”一位管理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量化私募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記者多方瞭解,“一季度收緊針對於小微盤暴露”是行業普遍現象。

在當前行情普跌的情況下,還有一些量化交易員決定更換交易策略。

“今後要在產品中多上基本面量化策略,捨棄一些高頻策略。”一位量化策略交易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表示基本面量化策略、統計套利策略和高頻策略是按照預測週期分類的三大策略。

所謂“基本面量化策略”是基於公司基本面(包括公司財務數據)的數據信息,做出數學模型,再預測。多用基本面模型,對公司意味着更長的預測週期、更低的換手率、更低的超額收益。

這意味着,上述量化交易員用一部分超額收益爲代價,換取旗下產品的業務穩定性。

他並非個例。資深量化從業人士唐宇也將產品持倉向對標成分股收斂,降低成分股外選股佔比和各種風格的暴露窗口。

但將持倉風格向成分股內收斂,同樣意味着犧牲一部分超額收益。

銳聯集團中國地區投研負責人郝康(銳聯集團爲銳聯景淳的母公司)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特徵和政策背景,在新“國九條”和《程序化交易規定》的政策導向下,未來量化投資機構對基本面因子、另類因子的發掘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他介紹,作爲一家強調基本面和量化融合的外資私募機構,銳聯景淳在策略開發上會進一步加強在“smart貝塔”等基本面方面的研究、對低頻基本面因子的開發,並會在宏觀因子、市場風格因子等方面與自身的量化模型做更好地融合。

修改合同,降低止損線

上述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微盤、小市值股票股價殺跌並不具有“同時性”。

回顧春節前後上一輪“量化危機”來看,1月1日至1月22日,“國家隊”匯金持續買入滬深300ETF,市場風格逐漸從小票轉向大票。1月22日至1月26日,雪球敲入,滬深300指數止跌反彈,但中證500、中證1000雪球敲入預期升高,投機空頭狙擊。

1月29日至2月2日,小票流動性危機顯現。雪球敲入後,期指貼水迅速走闊,中性策略開始要平倉,多頭部分集中賣出導致小票進一步下跌,此時有大量中性產品、指增產品已出現較大超額回撤。

2月5日至2月7日,“國家隊”大量買入中證500ETF和中證1000ETF,期指大漲疊加基差大幅波動,同時,非成分股的微盤股流動性被加速抽乾,走勢崩潰,中性和DMA遭遇多空雙殺,集中強平或換倉,微盤股流動性危機達到頂峰。

2月8日,微盤流動性危機緩解。匯金開始買入2000ETF,DMA強平結束,資金逐步開始買入超跌股,部分扛過危機的量化產品得以修復部分損失。

“除了降低小微盤風格暴露外,經過上一輪危機後,部分管理人修改了合同,降低了清盤、止損線,所以旗下產品不會輕易觸及清盤、止損線,所以集中強平或換倉危機不會輕易出現。”前述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表示。

量化機構難以完全規避風險

儘管部分管理人已經控制了小微盤暴露風險,但對於全市場選股的量化產品而言,無法完全做到規避風險。

白鷺資管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對標中證500指數的產品,業內的常見做法是全市場選股(中證500指數的成份股大約是市場上大小排名300~800的股票,而A股一共有接近5000只股票,也就是說,有大約80%的股票的市值是小於中證500指數成份股的)。

“同時,因量化策略持股十分分散,持倉數量往往達到1500~2000支股票或更多,此時,在全市場選股的情況下,除非模型有特殊偏好,否則持倉有一定比例的小市值股票是必然的,並不是主觀傾向性決定的。”白鷺資管稱。

私募排排網顯示,3月伴隨着小微盤個股的反彈,股票量化多頭產品(又稱:指數增強產品)年內首次實現正超額,但因爲指數主要是震盪爲主,並無太大漲幅,因此3月股票量化多頭產品收益主要來由超額貢獻。基於3月的反彈,一季度股票量化多頭超額和收益跌幅均有收窄,分別爲-3.39%和-4.14%,其中588只產品一季度實現正收益,佔比爲27.45%。

業績反彈,但市場恐慌情緒仍在。

4月9日晚間,北京一家量化私募“大廠”鉅額贖回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有消息稱,傳聞所涉私募爲北京涵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涵德投資”),遭遇贖回的產品爲涵德金選量化混合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4月10日下午,涵德投資在其官微澄清稱,所謂“大額贖回”的金額比例其實較小(500餘萬元),對日常經營運作沒有影響,且公司相關產品過去一段時期內業績表現一切正常。

“鉅額贖回是基金產品合同的術語,每個基金合同都有,觸發鉅額贖回,公司發公告也屬於正常操作。這種正常贖回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無疑是當下市場恐慌情緒的真切反映。”某量化私募管理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而今,量化機構們再一次經歷小微盤後,業績依然有所滑落。

“在二八行情(20%股票漲、80%股票跌)背景下,這兩天我們和同行的超額業績都是負的。”一位百億私募品牌部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一次的故事又將向何處發展,量化機構們的應對策略是否真的有效,靜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