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崩壞6】練肌力是關鍵 尤其這部位最重要
坐着平擡雙腳可鍛鍊大腿的股四頭肌,有助於保護膝關節。(圖/鄭清元攝)
「過去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大多在60歲以上,現在隨着肥胖人口增加,民衆普遍缺少運動,所以40多歲的患者愈來愈多。」中華民國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監事釋高上主任說,過重會增加膝蓋負擔,完全不運動則使得關節組織液沒有流動,也不利膝關節健康。
新光醫院骨科醫師陳政光認爲,退化性關節炎年輕患者大多是因爲有舊傷,例如曾經骨折或十字韌帶受傷,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不夠,纔會加速膝關節退化。「年齡還是最大的關鍵,只要活得夠久,每個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陳政光說,坊間時常施打的類固醇、玻尿酸針劑,基本上就是消炎止痛、增加潤滑度,不可能維持或逆轉膝關節病況,最後無可忍耐下,只能選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包括PRP在內的再生療法,則提供了另一種機會。
PRP針劑是目前很夯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促使軟骨再生,但要價昂貴。(圖/鄭清元攝)
但再生療法並非仙丹妙藥,如果病況過於嚴重,效果自然有限,另外也要調整生活習慣。「很多人吃保健品,研究顯示效果跟安慰劑相差不多。」想要保養膝關節,不如減少錯誤姿勢、增加肌力還比較有效。
想要減少膝關節壓力,增加肌力最重要,其中又以大腿部位的股四頭肌爲主,釋高上建議坐在穩固的椅子上,兩手握着扶把、或抓住椅子兩側,兩腳伸直向上依自己能力擡起,就能鍛鍊到股四頭肌。
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好發於膝蓋內側,骨頭間隙會明顯狹小。左爲關節退化、右爲正常關節。(圖/鄭清元攝)
陳政光建議此運動每次做10~20下,一天大約做3次。「另外,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適合的重量訓練,以增加肌肉量,也可以保護膝關節。」
新光醫院骨科醫師陳政光表示,只要活得夠久,每個人都會面臨關節問題。(圖/陳政光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