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良觀經濟|中國新能源汽車首破年度1000萬輛 “油電之爭”迎拐點?

(原標題:喜良觀經濟|中國新能源汽車首破年度1000萬輛 “油電之爭”迎拐點?)

有沒有想過,再過幾年,當你考慮換車時,選項裡的新能源車或許要佔到一大面。

可能有人會說,“有點扯,畢竟這種穿越感的情景,眼前看有些魔幻且不現實!”

但請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時間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走着走着不一定就見證啥。

提到新能源汽車市場,近來兩個“切片”,給筆者很深印象。

第一條,來自零跑CEO朱江明。公開信息顯示,在2024年巴黎車展B10發佈會後的採訪環節,朱江明表示:“我們認爲三年以後,國內純燃油車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是純汽車愛好者纔會保有的東西。”

第二條,來自新能源車企新車下線現場。11月14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專家預計,這一數字到年底還有望超過1200萬輛。

疊加內容,你會發現。

在時代發展趨勢之下,產量超千萬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行業愈發熱鬧。

從“一片空白”到突破1000萬輛,意味什麼?

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座標”,更像是一個時代的“拐點”。

這可不是亂講的,有圖爲證:

時下,“油電”之爭話題依舊很熱。

客觀來講,“油電”之爭誰是勝者一直以來都頗具爭議。

從筆者在社交媒體上梳理的留言來看:

傳統燃油車支持者認爲,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仍佔優,燃油車的技術成熟,只要着力於技術細節的更新迭代,未來一定擁有話語權。

新能源車支持者認爲,油電之爭應該已經結束了,傳統燃油車企增長勢頭已明顯減弱,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地擠佔燃油車市場份額。反觀之,燃油時代的車輛動力設計、科技性、性價比都已經全面落後。

細品,都是事實,都有道理。

論勝負,不是本期觀察的重點。

但既然說到了“油電之爭”,咱也不能迴避,就用實際感受,聊幾個重要細節吧。

向“電”靠攏。筆者的家在汽車城長春,今年7月份逛了家門口的長春汽博會,這屆長春汽博會全球124家車企攜約1100臺展車集中亮相,其中新能源展車超過300輛,數量創歷屆之最。數量“摸高”背後,也折射出車企現狀,與時俱進。在展館中行走,目光所及之處很容易發現“綠色”元素。毫不誇張地講,不論你是合資車還是自主品牌,都要在顯眼位置向“電”靠攏。舉幾個例子,大衆、奔馳、奧迪等車企,在現場均秀展出“電動產品”。就連悍馬,也上演了“觸電新生”之路。比亞迪、理想、小鵬、鴻蒙智行、AITO問界、智己汽車、極氪、零跑、深藍等品牌更是逐一亮相熱度極高。新能源車企展區備受觀衆青睞,普遍場景是展區展車前被圍得水泄不通。

科技突破。電池技術的革新、驅動系統的優化、打造智能終端等等,今年以來固態電池技術的崛起引發了廣泛關注,重大突破背後將極大程度上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此外,電動機效率提升與電控技術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信心十足。同時,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也爲移動智能終端場景應用鋪路提供更多可能。

政策助力。目前國內各地紛紛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購車補貼等多種措施,鼓勵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僅降低了購車成本,還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車意願。許多車企紛紛推出更多性能優越、價格親民的產品,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

配套跟進。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步增長,爲構建完善的充電設施網絡體系,各地全力打造新能源充電網絡。就連氣候寒冷的東北,都開始佈局了。以咱長春爲例,今年將新建3000個“汽車充電樁”,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公園綠地、商業中心、交通樞紐、重要交通線路及其他公共停車場等。

滲透率高。消費者對科技與環保的關注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新能源汽車。10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爲119.6萬輛,同比增長56.7%,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已經連續第4個月突破50%。“滲透率”是啥意思呢?其實,它指統計週期內售賣的新車裡,新能源汽車的佔比。這個數字超過50%,意味着大家在買新車時,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新能源車,也就是街路上看到的綠牌。

全球領跑。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領跑全球,引領着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浪潮。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從2015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縱觀世界工業強國產業體系會發現,汽車是其版圖中極爲重要的一塊。

在這個顛覆與創領並存的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工業,留給外界太多拭目以待:

跨越千萬大關之後,新能源車企“進階之路”怎麼走?

傳統燃油車企,深耕技術還能有春天嗎?

“油電之爭”誰將主宰未來?

……

鐘錶的“嘀嗒”聲裡,能留存發展底片。

一切的答案,就交給時間吧。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欒喜良

攝影  羅浩  製圖 寧靜

初審: 董蕾   複審: 張彥梅   終審: 陳尤欣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微信裡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