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技產業的現在與未來
【文/徐玉君】
基亞事件讓整體新藥產業總市值減少近千億元,對於需要燒錢的新藥研發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部分新藥股仍有利多訊息釋出,在跌深情況下,或有短期資金流連在空頭排列的新藥股上,但仍以反彈視之。反之,現階段受新藥衝擊的其他次產業倒是有機會開始佈局,尤其是有獲利的高階醫材以及加入PIC/S會員國的製藥業;未來伴隨式診斷將改變生技產業的整體醫療供應鏈,可以好好留意。
基亞在八月二十二日打開跌停後,隔週(二十五日)浩鼎即送件申請上櫃,挾其OBI-822是全球第一個進入三期臨牀的糖分子新藥,加上中研院在癌症主動免疫療法的奧援,近期市場訊息多如過江之鯽,傳言甚至指出,若上櫃申請一切順利,明年二月IPO,將成爲繼基亞之後的下一檔內外資矚目的標的,目標價上看千元。
新藥仍需時間沉澱
只是基亞事件記憶猶新,且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曾對該事件評論指出,「基亞期中分析不如預期,並非失敗,只是標準訂得太高、公司太過樂觀,下一步只要審慎因應,期末分析並不是沒機會。」這段話道盡了所有新藥研發公司在進入三期臨牀後應有的態度與心聲!張念慈也說,「真要批評,就批評基亞張董話太多」。
然而浩鼎去年每股稅後淨損三.一一元,今年上半年稅後淨損三.二八億元,每股稅後淨損二.○二元。只是,浩鼎代理的DIFICID(鼎腹欣)已取得健保價,每顆支付價格爲新臺幣三一三八元,並自今年九月一日起生效,將可挹注該公司未來營業收益。
然而目前市場對浩鼎價格的預期,或有心人士對浩鼎所做的評論,是否會讓浩鼎成爲下一個基亞,反而是投資人應該留意的重點,而張念慈的態度當然也影響浩鼎的股價表現。
製藥、醫材是焦點
其他新藥如寶齡,將在九月七日獲FDA答覆是否取得新藥拿百麟藥證(今年初已取得日本藥證);智擎胰臟癌新藥三期臨牀數據已公佈在全球網站,目前已與策略夥伴統整資料後在年底前向FDA申請藥證;F*太景的奈諾沙星繼取得臺灣藥證後,年底前取得中國藥證目標不變;這些訊息都需要時間來驗證結果,而臺灣投資人對新藥研發的認知仍然不足,分析師的專業判斷亦仍待加強,新藥研發可能還需要一個更振奮人心的消息出現,才能重拾投資人信心。
不過,高階醫材以及製藥業則會是目前風暴外的焦點,也是長期可留意追蹤的次產業。根據工研院統計資料指出,全球醫材產業在二○一二年產值高達二八四五億美元,其中診斷影像類產品約佔二五.八%最高,其次是醫用耗材類產品約佔一四.七%,再者是骨科與植入物產品約佔一三.一%,而輔助器具與牙科類產品則分別佔一○%及六.一%。(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9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