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住宿再領券 藝文界轟不切實際

藝文活動疫情影響嚴重,不是延期就取消,故宮入口處4日幾乎看不到任何民衆,和以前滿滿的觀光客有相當大落差。(陳君瑋攝)

政府將推動振興抵用券,包括餐飲商圈夜市及藝文等類別臺北寧夏夜市好吃的攤位依舊吸引不少民衆光顧。(姚志平攝)

政府推動振興抵用券,藝文界有不同的聲音,大多認爲立意良好但不切實際,藝創工會理事長蔡坤霖表示,「振興消費券直接受惠的比較可能是旅館業,對藝文幫助不大。」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政鴻就表示,藝文消費應該要跟其他類型的消費分開,才能真的達到促進藝文消費的目的

建議,使用範圍能擴及更多領域,像是5月的臺北國際書展和之後其他的藝文表演展會,希望都能納入使用範圍。

吳政鴻指出,政府要對藝文或出版產業實質幫助,可加倍增列圖書購書預算,或鼓勵相關公協會各縣市辦理大規模書展活動,至於圖書出版業期盼的減免加值型營業稅政策進度,也能加快進行。

經濟部目前規畫適用受疫情衝擊服務型產業,包含藝文產業共1700家。但臺灣目前書店就有約2000家,受衝擊的產業還有出版、表演藝術團體音樂展演、視覺藝術產業、展演場館電影院等,數量遠超過1700家,加上抵用券若沒有區分用途,是否真能振興藝文產業?有待觀察。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林佳鋒表示,「要先消費才能獲得抵用券的作法邏輯不通,藝文消費人口大都會在自己熟悉的區域看演出,要先到別處住宿領券,並不是真正適用,這是對錶演生態不瞭解的做法,希望有機會修正。」

臺北當代藝術館總監張玉漢則擔心,若疫情更嚴重,抵用券仍無法刺激民衆走入羣聚密閉的展演空間,且「公營博物館美術館門票收入並不影響營運,而像自籌款佔3成的當代館或民間館所,最大的開銷在於人員薪水。」抵用券並不能發揮效用,「以美術館而言,頂多對附屬的文創商店有小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