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腸胃道鬧「便」扭? 專家教你如何對症下藥

▲春夏之交最容易引起腹痛、腹瀉。(圖/記者黃克翔 攝)

文/ 林國樂

小孩腸胃道鬧「便」扭,怎麼辦?

腹脹、腹瀉、腹痛是小兒常見病,一年四季常發生,特別是春夏之交。受涼是引起腹痛、腹瀉的主要誘因,由於氣候轉暖,很多人衣服一下子脫得太多,尤其是外出戶外活動,特別容易忽視保暖,極易發生着涼而誘發疾病。記得我女兒小時候每次出門,她媽媽總會把她裹得結結實實的,如果在公園玩到出汗,會及時給她脫掉比較厚的外套。室內、室外穿衣薄厚是不同的,玩鬧時和安靜時的穿着多少也不同。養小孩,真是個細緻的活兒。

▲腹瀉時要多補充鹽分。(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飲食不當也是造成胃腸道疾病多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夏天,氣溫升高讓不少人飲食習慣大變,如開始大量進食生冷硬的食物、大量飲用軟性飲料,對存放在冰箱裡的食品未經加熱就直接食用等,這些都會刺激胃腸道而誘發疾病。

當我老婆看到一則不吃飯只吃零食的中學生得了胃癌的新聞之後,驚覺飲食的重要性,也加強對女兒的管束,下了飲食禁令:不能喝冰涼的碳酸飲料,少吃油炸食品,禁止吃路邊攤上的食物……。有一次一個朋友打電話向我求救:「我家小孩總說自己肚子疼,去醫院檢查,做了小兒腸鏡,並沒有發現什麼病症,我快擔心死了,你說這到底怎麼回事?我幫他報了兩個補習班,一個才藝班,今天都沒去,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麼沒了,心痛啊……。」小孩子都會有肚子疼的情況,慢性胃炎是小兒腹痛尤其是上腹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

透過小兒胃鏡的檢查,發現很多小孩的胃病是由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引起的。但是他們家小孩胃鏡檢查沒發現病變,則很可能是功能性腹痛,主要是環境和精神壓力造成的,現在家長常常對小孩進行提前教育,學習壓力過大的小孩經常會發生腹痛。

我說:「你少報幾個補習班,也許他的腹痛就好了。」他說:「我家小孩一直以來聽話又懂事,沒讓我們做父母的操過心。除了很小的時候厭食不好好吃飯……。」

▲「飢餓療法」讓小孩不再厭食。(取自圖庫Shutterstock)

還記得幾年前他家小孩厭食,他也是這樣三番五次的打電話給我請教怎麼辦?其實小孩子厭食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對症下藥。首先應確認小孩是否有不良飲食習慣,如愛吃零食、霜淇淋冷飲等。還有就是家長不要強迫小孩吃飯,這樣會讓小孩產生吃飯就是受罪的錯覺,長久下來,小孩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展成厭食。

很多疾病也可能伴有厭食的症狀,尤其是消化系統受累時,小孩子最容易厭食。缺鋅的小孩也不願意吃飯。家長對症下藥,才能幫小孩治好厭食。

當初我推薦他「飢餓」療法。小孩如吃飯時無理由的不吃或不好好吃,他就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纔有東西吃,兩餐之間不準吃任何食物。這種療法似乎很殘酷,實施起來卻很有效,對小孩正常心理髮展也有幫助。結果實行「飢餓」療法不到一週,他家小孩不再厭食了。腹瀉也是小孩常見疾病。我這個朋友,可能忘記有一年夏季,他家小孩腹瀉,打電話給我:「林醫師,小孩一直拉肚子,我現在帶他來醫院打點滴,爲了防止他再拉,我已經一整天沒讓他吃東西了,現在買點東西給他吃可以嗎?可是我又怕吃了東西,又拉得更厲害!」

▲小孩如果學習壓力過大,就容易發生腹痛。(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嚴厲批評了他這種錯誤做法。長期以來,家長們對小孩腹瀉防治存在着很多錯誤的觀念。比如腹瀉時不讓小孩吃東西,一腹瀉就立即帶着小孩去醫院打點滴,私自給小孩吃抗生素消炎藥。殊不知,小孩腹瀉時營養消耗很大,再不吃東西,就會缺營養,很難和疾病抗爭

一般腹瀉完全可以服用口服脫水補充液,非常有效,不用打點滴;抗生素不僅對輪狀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腹瀉毫無作用,還會消滅一些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造成人體內菌羣紊亂,微生態平衡被破壞。小孩腹瀉時,要及時補充鹽分,飲食一定要清淡。如果孩子是急性或慢性腹瀉伴有發熱者,應該警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生。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引起腸壁紅腫潰瘍點(可致出血)等。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炎症性腸病,它的臨牀表現主要有腹瀉、腹痛、直腸出血、發燒、體重減輕等。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併發症有大腸出血、穿孔、停止正常蠕動、膨脹或腸阻塞。另外,還可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患關節炎皮膚病腎結石膽結石眼部的發炎以及兒童生長緩慢等。潰瘍性結腸炎還會使結腸癌發病率增高。如果懷疑小孩有發炎性腸道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

本文摘自《肛剛好》/ 林國樂(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結直腸主任醫師、教授)/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