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已婚、不婚女」投資策略曝光! 3大特性穩穩存大錢
▲女力崛起,女性不同階段的投資策略大不同。(圖/pixabay)
文/徐萱蒂
2016年臺灣出現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2019年芬蘭也出現了年僅34歲的女總統桑娜˙馬林(Sanna Marin)、2020年美國更誕生了首位亞非裔女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女人天下」的趨勢鋪天蓋地而來,對金融業將帶來什麼大商機?
「女力崛起」現象被《經濟學人》喻爲「是50年來最值得關注的革命」,它被形容爲一場沉默革命,綿密力量一點一滴、滴水穿石!而這股趨勢也開始被金融業重視。
CFA理事長黃昭景表示,「Women in Finance(金融女力)的概念最早是在2016年由CFA Institute開始倡導提出的,臺灣CFA則從2018年開始推動,在臺北成立了Women in Finance委員會,關注女性在金融市場的各種議題。」
黃昭景進一步指出,「金融女力」這個想法的開端並不是一般人想到的男女平權,而是一種分散投資風險的概念。藉由投資管理的專業經理人性別均化而達到投資效益提升的目的。不論是過去或現在,金融投資產業的男女從業人員比例都是男性比女性多。
以CFA Society Taiwan會員爲例,目前男女比例約是3:1。因此希望透過提升金融女力的推廣,讓大家注意到男女平均的資產管理團隊更能爲投資人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績效報酬。
CFA Institute專欄作家之一的Barbara Stewart是世界上知名的金融女力研究者,她曾經撰寫一系列Rich Thinking白皮書,並提倡國際婦女節。在Barbara的專訪研究中顯示,現代女性能夠賺取屬於她們自己的資產、投資在她們感到熱情的事物上,女性並不是風險趨避的族羣,而是能清楚意識到風險的所在。2019年3月,CFA Society Taiwan曾邀請Barbara Stewart到臺灣演講,清楚分析性別分散對於財務金融產業的重要性。
對於男性、女性在於風險承受以及語言溝通的風格都有所不同,因此一個團隊中擁有平衡的男女成員比例,更能讓團隊決策時有比較全面性的思考,進而控管曝險,達到優化報酬的效果。
女性天生顧家,對於家庭、長輩、後輩都有與生俱來的關心,所以會比較重視退休醫療、長照、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因爲她們對未來的保障更在意,也會想要照顧下一代。
黃昭景指出,類似目前市場正夯的ESG評估標準,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討論未來是否發展一套男女平均指數(Gender Diversity Index),用來衡量該企業是否重視團隊中男女平均的指標,這些參數都將影響投資分析的結果,進而影響選擇投資標的的決策。
▲女性對於家庭、長輩、後輩都有與生俱來的關心,會比較重視退休醫療、長照等議題。(圖/pakutaso)
女性偏好「三保」金融商品
隨着女力在各產業中崛起,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臺灣的女力經濟正逐漸崛起和壯大中。據經濟部最新《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指出,臺灣每10位企業主中就有4位「女頭家」。另據萬事達卡「女性創業指數」最新調查顯示,臺灣女性創業指數於亞洲市場排名第一,更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位居全球第六。
金融業女性擡頭的機會更高。據金管會2019年統計,金融業女性董事比率,國內16家金控的女董事佔19%,其中5家公股金控女性董事都在2成以上,公股金控女董事平均佔率31.58%,76席董事中有52席都是女性,民營金控女性董事佔11.29%,也低於一般上市櫃公司平均的13%。
其中,金融業女性董事比率又以壽險業平均的24.6%最高,其次是16家金控公司女性董事有19%,37家國銀則是16.06%,產險女性董事則是11.2%,但除了產險業,金融業女性董事比重還是高於一般上市櫃公司的13%。
隨着社會地位的提升、經濟實力的增加,女性資產管理需求也已開始成爲一片新藍海,也將爲未來金融市場帶來大商機。黃昭景觀察,不管女性在哪個人生階段,最能打動女性的投資商品,都具有三大共同特質「保本、保值、保障」。
黃昭景提到,相較於男性,女性有「晴天備傘」的儲蓄習慣,她們通常較不熱衷波動較大的投資,看待金融商品時理性程度較大,思考時不會像男性好面子,好大喜功,期望值過大,但是爲了未來特定目的的需求,女性會非常有意願聽取專家意見,提早做準備。
黃昭景表示,女性理性且會精打細算,會在意保本、保值的東西,也就是重視「CP值」,如黃金、流動性好的商品;許多女性會認爲自己在投資上比較不懂、傾向保守、會算清楚自己可接受的風險與報酬再去投資,對報酬率期望值只要比定存高2至3%、不蝕本就好,因此會偏好「保本商品、結構性產品」。
對於各個階段的女性投資,黃昭景也給予不同的建議。「初入職場到組成家庭」階段的女性考慮的是購屋頭期款、子女教育基金以及緊急狀況預備金,可以運用理財型房貸調度緊急所需的現金,有多餘的年終獎金時,也可以分散買入優質的債券、股票、基金搭配保本型的結構型商品。
因過去投資理財觀念不盛行的年代,女性通常會將家庭所得扣除必要支出後存下來,直到存到第一桶金後作爲購屋所需的頭期款,但低利時代可善用一些槓桿、多利用投資。
以2020年美元走弱而全球央行仍在持續印鈔買債的背景下,將推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黃昭景建議,以新興市場資產包裝的基金╱ETF產品相對較有吸引力;而COVID-19肺炎影響下,部分受到重創的產業在疫苗問世至普及後均會受益,可留意相關的價值類股(工業、能源與金融)╱基金╱ETF等落後補漲標的;另外爲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建議仍需配置部分保本型商品,以期獲得平均較定存爲佳的利息收入而能平衡風險。
▲初入職場的女性,可買債券、股票、基金搭配保本型商品。(圖/unsplash)
針對不同階段的女性量身訂作金融商品
至於已有子女階段的女性來說,最重視「子女教育基金」,這屬於較長期的投資,首重「保本及保值」,投資價值最好能隨着子女年齡同步成長,隨投資年期增加,價值持續成長的「投資型保單或是年金保單」都是不錯的選擇。
黃昭景表示,「投資型保單或是年金保單」通常長達20到30年,本金設定在最初的3到5年分批投入,然後這筆資金就由保險機構拿去做長期投資,等子女完成基礎教育階段如果想繼續進修,正好用上這筆以利滾利價值倍增的資金,領取方式可分爲以生活費方式每月領取或爲出國所需一次性領取,因爲是長期投資,慎選保險機構是非常重要的。
當女性逐漸邁入「中年到屆期退休生活規劃」,上一代及家庭整體所需的醫療照護,乃至生命週期結束的家族傳承需求逐一浮現,投資的方向會以具備移轉上述相關風險爲主,例如「長照險、失能險」等,亦可利用「信託工具」規劃未來財產移轉並節省稅務成本。
此階段除了強化保險內容,原本的投資組合也應將保本保證產品的比重逐年調升,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不受投資價值波動影響。
另外一類「不婚的女性族羣」則應有未來退休、醫療、養老等可能都只靠自己打理的認知,因此更會及早規劃,能運用在投資的金額佔所得比較高,通常在產品的選擇上也較多元化,其注重長期收益,偏好價值型投資,舉凡「投資級債券、績優價值型股票、新興市場高收益債、連結商品╱通膨╱不動產商品的ETF」皆可依景氣循環佈局。原則上同一時間持有的標的仍以5類以內爲主,並可留意相關稅基及交易成本,使資產達到長期成長的目標。
黃昭景指出,在國際市場上,已有由女性創立的投資顧問公司,其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女性客羣,核心主張幫助女性克服投資障礙,在財務上日趨茁壯,使女性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這樣的理念,相信在女性經濟影響力日漸浮現的時代,將會越來越受投資人關注。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臺灣銀行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