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施行倒計時,董責險再掀投保熱潮
極目新聞記者 徐蔚
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將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首次通過立法形式確立了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投保熱情持續上升。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年內已有超270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購買或擬購買董責險,較2023年同期上升四成。專家表示,今年董責險市場熱度較高,預期今年董責險市場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投保同比增長逾四成
什麼是董責險?顧名思義,是爲了保障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時因疏忽或過失等不當行爲遭受賠償請求所致損失的保險。其本質上是分散風險、對抗風險的一種手段,它既無法消除風險,也不能保證帶來收益,需要各公司在實踐中根據各自的制度設置自主選擇。
近年來,隨着多起財務造假事件接連曝光,特別是在2020年康美藥業因財務造假被判賠償投資者24.6億元的案件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於保險“求助”,董責險也順勢迎來了春天,開始進入到衆多A股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視野。
數據顯示,在2020-2022年這三年期間董責險的投保率實現快速增長,在上交所、深交所等公開平臺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爲119家、248家、337家,同比增幅分別爲205%、108%、36%。2023年,隨着市場對證券訴訟風險上升的反應逐步消化,董責險市場發展略有“減速”,當年有308家上市公司發佈擬投保董責險公告,同比下降9%。
進入到2024年,董責險熱度再一次被點燃。今年以來,已有超270家公司發佈了擬購買或續保董責險的相關公告,同比2023年同期上升四成。6月以來,已有匯隆活塞、*ST凱撒、天域生態、西藏旅遊、吉峰科技、葵花葯業等10餘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擬購買董責險的公告。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對董責險保單限額的選擇,大多數都集中在5000萬元至1億元。
董責險設計有待優化
新《公司法》就董監高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的履行規定了較爲具體的標準和原則。例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維護公司資本充實,在催繳出資、抽逃出資、違法減資等方面,董監高如果存在失職行爲,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新《公司法》首次以立法明文規定形式鼓勵公司投保董事責任保險,並要求投保公司的董事會向股東會報告責任保險的相關內容。這無疑又一次帶動了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熱情。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董責險未來需求會持續上升,投保率和保險費率將一齊上漲,原因是當前市場監管趨嚴,董監高在履職方面的合規風險,失誤風險的確在增加。尤其是未來想要IPO的非上市公司,更需要用董責險在IPO關鍵期到來前未雨綢繆。當然,投保了董責險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能完全獲得賠付,這是因爲董責險保障核心是圍繞高管人員工作疏忽或行爲不當來展開的,而那些故意爲之行爲或涉及重大違法犯罪行爲,肯定是拒賠的。
不過,就我國目前的董責險市場看,投保率仍與歐美髮達國家有一定差距。目前,美國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率高達97%,中國香港上市公司這一數值也達80%左右,而我國內地上市公司相關投保率則不足20%,仍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
“和國外比較,國內董責險起步較晚,這就導致國內對董責險的瞭解不足,董責險覆蓋面不廣,保險公司在董責險設計和理賠上也有很大優化空間,而配套法律法規,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盤和林建議稱,上市公司投保要充分評估董監高的風險,充分審覈保險條款,反覆比價之後,確定承保人,並定期複審保單,以確保保單有效。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