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頭暈檢查都正常 她靠「一支手錶」揪出心房顫動

▲心悸、頭暈檢查都正常,她靠「一支手錶」揪出心房顫動。(圖/北醫附醫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62歲的張小姐平時喜歡和先生一起單車,近日因心悸、頭暈等症狀醫院檢查,雖然接受傳統24小時心電圖並未測出任何心律不整數據,但在醫師建議下,她配戴心電圖手錶接受14天居家篩檢,果然揪出心房顫動問題,經過藥物電燒治療,成功擺脫疾病威脅,更和先生一起完成300公里的單車環島挑戰

收治患者的北醫附醫心臟內科黃羣耀主任表示,早期對心律不整的篩檢,需要將心電圖機「黏」在身上一整天,除了洗澡困難、無法劇烈運動外,還有可能做白工。黃耀羣補充,心律不整的檢查就像「官兵抓小偷」,因時機預測,幸運的病人1天就可以檢測出來,但也有1到2周,甚至是3個月以上纔出現一次心律不整症狀的案例,所以傳統的心律不整篩檢有其限制性

▲心律不整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心房顫動發生率會隨着年紀增加,65歲以上的盛行率更高達5%~10%,因患者容易產生血栓,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由於心房顫動也會影響全身血液輸送,病患容易出現頭暈、腳部腫脹等症狀,並伴隨經常性的心悸等症狀。

早期對心律不整的篩檢,需要將心電圖機「黏」在身上一整天,除了洗澡困難、無法劇烈運動外,還有可能做白工。黃耀羣補充,心律不整的檢查就像「官兵抓小偷」,因時機難預測,幸運的病人1天就可以檢測出來,但也有1到2周,甚至是3個月以上纔出現一次心律不整症狀的案例,所以傳統的心律不整篩檢有其限制性。

▲北醫附醫推出結合醫療系統且經醫療認證的專用心電圖手錶監測服務。(圖/北醫附醫提供)

爲了解決傳統篩檢困難,北醫附醫與顒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大學生科學工程學系合作,推出結合醫療系統且經醫療認證的專用心電圖手錶監測服務,民衆可在家進行24小時不中斷,共14天以上的居家篩檢,除了利用手環蒐集心律資料外,後端更應用人工智慧平臺分析,直接整理出疑似心律不整的時間與數據,加速檢驗流程

黃羣耀指出,心電圖手錶篩檢具有資料即時回傳的功能,系統偵測到心律不整的症狀發生後,會立即通知北醫附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目前已經有12名個案接受心電圖手錶篩檢,其中就有9名個案檢驗出包含心室、心房早期收縮、心房顫動等問題,心臟問題檢出率達75%,近期更將推出包含血氧血壓偵測、睡眠品質監控等功能,未來可以提供民衆更便利的健康照護。